能不能按考生的興趣挑選大學專業?3點判斷依據

我們高考志願填報無非就是兩件事,一個是選專業,一個是選大學。大學是和成績掛鈎的,多少分數就去多少分數的大學,現在數據都非常的透明,明碼標價就擺在那裡,分數高自然去清華北大、華東5校,所以院校容不得我們過多的選擇,成績出來真正有用的也就是那麼幾所大學左右衡量挑選。

但是專業就不一樣了,北京大學英語專業,我們家門口的民辦老三本也有英語專業,內容都是一樣的,一個英語誰也不能教出花來,他們之間的高考分數可是相差上百分。所以無論分數高低我們發現,大學專業的可選範圍還是非常廣的,而且選擇權是在我們考生和家長手中的,補充一個小知識點,我們都知道學醫分數高,長學制5+3的醫學專業分數更高,動不動高考就要過600分,但是專科也有口腔醫學專業啊,畢業也能當口腔醫生開口腔診所,賺的一樣不少。

回到今天的主題,大學專業到底能不能按考生的興趣去選擇?先給大家答案,一定不能!那我們怎麼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呢?這是我們很多高三家長見面經常問到我的問題。家長普遍希望女孩子學師範吧,未來當個老師。男孩子報考軍校,未來當個大軍官。考生往往尤其是提到師範,一點都不感興趣,要是問他想學什麼專業他不知道,但是一提師範,他知道這個我肯定沒興趣,未來就是不想當老師,大家是不是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其實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

如果只是單純按興趣選大學專業,我和大家說說最受高中生歡迎的大學專業有哪些,數據統計最受高中生歡迎的大學專業方向有,商科和管理、心理學、醫學、生物、計算機。如果只是單純的喜歡而選擇,很有可能會耽誤考生一輩子。興趣只是一個先提條件,但是興趣並不起決定作用。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就比較喜歡打籃球,對籃球也非常感興趣,平時也很努力小學就堅持業餘時間都去練習,練習了9年時間,但是由於身高一直沒過180,這就限制了我往更高級別的賽事去走,目前就是終止在業餘愛好這個層級了,所以按興趣選專業是存在誤區的。

第一個、學科誤區。高中時期化學成績不錯、物理成績不錯、喜歡研究歷史,並且成績也非常不錯,但是大學裏就不一樣了,單一學科會研究的更深,你的競爭對手也不一樣,你面對的有可能是山東的考生、河南的考生、江蘇的考生,這樣當年在高中建立的學科信心、學科優勢就非常有可能產生動搖,你甚至會懷疑自己,這到底還是不是我擅長的學科。

第二個、興趣誤區。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喜歡籃球就一定能打好籃球嗎?喜歡旅遊專業,一看有旅遊管理這個專業就要去學嗎?喜歡軍人警察,報考這樣的學校就一定會適合自己嗎?喜歡和能勝任能做好,並在這件事上立足生存也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個、認知誤區。很多考生喜歡心理學這個專業,未來想當心理學家,研究人的心理。但是不知道心理學在學科設置上是屬於理學的學科範圍,是一門研究性質非常強的專業,大學期間要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多方面的知識,研究心理是需要大量數據統計、測量、計算應用,是非常嚴謹的理科專業。並不是一個人站在那我觀察他分析他就能得出結論的。

而且就算對心理感興趣,也能學的很好。我們國家的心理學家有誰?恐怕連名字我們都說不出來,而且這個專業不讀到博士也很難有比較好的工作崗位。很多轉行去做企業的人力資源,還有做學校心理諮詢室的老師,但是一個學校才能有幾個心理老師,就業競爭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興趣不能當飯吃,如果你的工作恰好是你非常感興趣的,那麼只能說你真的非常幸運,一定要珍惜。

所以判斷這個專業能不能選,還要考慮自己是否擅長。能不能有機會做的很好,比如說我想學中醫,我家裡人都是中醫,對中醫也感興趣,這就沒問題,至少家裡也會給你非常大的幫助和指導。說我一沒資源、二沒背景 、分數也不高、能力也不強,那就務實一點看看專科鐵路類專業、電力類專業、護理類專業,這些專業對能力要求不是特別高,但是要求吃一些辛苦也能獲得一個穩定的收入。所以興趣和能力要匹配上。

同時要考慮這個專業的回報。專業方向所屬行業就業穩不穩定。為什麼公務員事業單位現在這麼火,因為大家能看到穩定,無論外界怎麼變化,這類專業起碼能保證基礎的回報。為什麼現在土木工程、建築學專業分數大跳水,因為行業不穩定,導致回報預期降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先求穩定再圖發展,大家覺得呢?看到這了別忘點個關注,也可以轉給周圍還不知道怎麼定專業的考生和家長,我們下節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