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小學:三「園」拔節融創夢,三「環」轉動育人風

竹園小學乘新一輪課程改革東風,塑新時代育人「三環」,握「兩制」雙管齊下,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辦學「一條路 」,齊心協力建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做好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認準一條路:「三園」拔節逐夢路

學校根植於中國竹文化,在實現辦學理念「讓校園成為師生拔節生長的精神家園」,辦學目標「模範實施國家課程的學園、優秀教師人才輩出的家園、學生快樂學習成長的樂園」的逐夢過程中集眾智、匯眾力,努力建設師生持續生長、學校高位發展的未來學校新樣態,為爭創市級文明校園持續發力。

落實兩機制:「兩度」「雙向」齊保障

健全管理機制:以「度」為「界」,把握好「尺度」與「溫度」——「尺度」是標,「溫度」是情,把握好兩「度」,就是把舵好學校的前進方向。在婁華英黨總支書記兼校長的黨建引領學校發展的工作思路下,努力創建融創型黨建特色,探索3600黨建品牌,拓寬黨建空間,成為新區第一批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體制試驗校,充分發揮團隊、黨員在文明校園創建過程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2022年10月,黨總支書記婁花英在黨團隊紅色宣講團啟動儀式上進行培訓。

學校績效考核注重師德為先、專業為重;堅持按勞分配、優勞優酬、優績優酬,形成合理的競爭機制,實現「做—評—獎」的考核評價,用發展的眼光從縱向進行評價,既看到顯著成績,也看到細小進步。

從溫暖人心到凝聚人心,從鼓勵先進到激勵奮進,兩「度」融合,3600成就每一個師生的拔節之夢。

建立評價體系:以「終」為「始」,把脈好「現實」與「理想」——評價能診斷,向內優化「現實」;評價能導向,向外深化「理想」。學校在師生髮展領域建立評價機制,內外雙向驅動,為師生拔節保駕護航。

核心素養導向,建立學生全面發展評價,全方位激活學生個性發展、綜合發展。落實《中小學守則》,加強一日常規教育;因線上教學制定《竹園小學線上學習期末教學評價方案》評價的校本化實施;創新「小水滴賦能」評價,「小筍芽成長記錄冊」綜合評價,努力實現五育並舉的評價新樣態。

2023年3月,學校大隊委員正在給筍芽兌換小水滴能量券。

專業目標導航,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多維度激勵教師多元發展、特色發展。學校定期通過「優秀貢獻獎評選」「抗疫TA故事」等活動,努力培養四有好老師;2+3市區級課題的引領教師不斷增強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研究中獲得專業發展;見習教師規培、青年成長營建立、優秀工作室建設以及學科大教研等活動進行教師分級、分階、分類校本課程培訓,依託成長共同體,建立教師專業成長生態圈,豐富教師專業發展新載體;結合區級重點課題《打造多彩空間 激發學生多元學習的實踐和研究》,聚焦不同空間,共進行16項實踐研究活動;依託「竹園杏壇」,聚焦教師學習新方式,革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以上海市教師評價改革創新實踐校為載體,依託「三階」評價,傳遞對話理念,完善學校教師評價體系。

2021年9月8日,在首屆浦東杏壇 上,學校獲上海市中青賽教育教學評比一等獎朱燕凡老師向人民教育家鮮花,一張合照顯傳承。

2022年2月24日,青年教師成長營進行信息賦能,信息加持的專題學習。

塑好三大環:「三養」育人扣連環

外環重滋養——校園環境亮出「竹」文化:依託新一輪區級重點課題《打造多彩空間 激發學生多元學習的實踐和研究》,對校園環境進行改造。走廊里的牆壁文化、教室里的閱讀文化、會議室里的交流文化,融入「竹」元素,讓學生體會那一份拔節向上的力量,讓對話空間無處不在,學習無時不經歷,充分以兒童為中心,重塑學習空間。行走在「竹」文化的環境中,教育內化入心,竹園夢外化導行。

2022年11月,筍芽們對校園小拐角進行改造,讓學習空間不處不在。

中環重涵養——課程改革打出「竹」品牌:課堂是育人主陣地,課程是成長大空間。

遵「雙減」政策,乘「雙新」東風,學校開展「落實雙減規範五環節,促進育人目標提升」全學科大教研活動,掀起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改革之風。

放大課堂延展教材,搭建平台優化成果。特殊時期的線上線下雙融合教學,落實20分鐘+的個性化、特色化的教學;參加五區六校、教研聯合體等校際間課堂教學研究,助力區域間教學發展;作為浦東新區項目化種子實驗校,專註研究項目化學習課堂新樣態;承辦「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施成果展示暨上海普教科研4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竹園小學專場,展示為「學生而變」,建設「智慧共生」的課堂。

結合時政豐富課程,引入生活開拓空間。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市「雛鷹杯」紅領巾新聞評論員挑戰賽「紅領巾曬幸福圈」;慶建黨百年、紀念長征85周年、祭掃英烈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做傳承紅色基因的新時代好少年;神舟十四成功發射之際,舉辦雲端科技節,以項目實施的方式深度推進活動課程;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成立研學營,開設紅色課程系列活動,用學習和實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3年4月3日,黨團隊清明節祭英烈活動中,隊員們在革命烈士墓前肅然致敬。

內環重素養——思政「三抓」萌發「竹」希望:思政教育在立德樹人、培根鑄魂中起着關鍵作用,學校努力建設大思政平台,在研究與實踐中培育時代新人。

其一,抓教學五環節,夯思政教育之基。學校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的落實,關注教學五環節的落實,挖掘各學科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升課程育人質量。市級大小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究,用音樂課帶領學生觸碰紅色音符,感悟紅色精神魅力。

2022年9月1日,在喜迎二十大之際,黨員教師給少先隊員上思政主題開學第一課。

其二,拓校園大活動,立思政教育之根。踐行二十大精神,黨團隊宣講團在行動;策劃三年級集體生日活動,成就孩子難忘的成長紀念;六一節雲端大隊集會,曬幸福宅家生活,記錄成長點滴;舉辦教育集團「我是新時代好少年」雲端思政課系列;疫情期間,啟動「三團守護行動」, 關心關愛抗疫一線子女,在生動的活動中錘鍊紅色品格。

2022年10月,學校黨團隊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深入每班進行紅色故事宣講。

其三,連生活大空間,強思政教育之本。思政教育鏈接生活方方面面。自然筆記優秀作品徵集活動,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項目化學習推進博物館課程,為學生深度學習創設真實、生動的場域;開展勞動教育系列活動,體會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2023年3月,少先隊雛鷹假日小隊走進社區為小區清潔出力。

「三園」融創夢拔節,「三環」育人風無限。學校將繼續以創建上海市文明校園為契機,以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為藍本,走出、走實、走好高質量辦學的拔節之路,「一路」向南深化新課程改革;開啟、開發、開拓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兩制」並軌優化育人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