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成績比估分高53分!考研估分,與實際分數差別有多大?

文/學個習

等成績不如讓我去當洗碗工快樂」。

12月24號考完以後,就陷入了無盡的焦慮。

坐標北京某「211」大學,考本校本專業,本來覺得自己要寄了,喪了一天沒忍住對了答案,發現數學與英語還行,好歹給了我一點點希望。

求求讓我考上這個研究生吧,孩子受盡了折磨。

「我也是管理綜合,報的四川某211大學,現在拿着書看不進去,又擔心分上不了」。

看得出來,隨着距離2023考研初試成績公布時間越來越近,很多考生的心情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

最近,也有不少考生在問,「不知道最終公布的考研成績與估分的差別到底能有多大?」。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2022級師兄師姐們的情況,看看他們的估分與實際成績能差多少分?

考研估分與實際分數相差有多大?

關於這個問題,統計了大概有96位學長學姐的留言,然後,70%的同學估分結果都不準確,並且,大部分最終成績都要比估分高。

普遍能高出20分以上,最多的考生初試成績比估分能高出53分。

下面,給大家列舉幾名考生的情況。

① 估分360分,出來405分

這位同學估分與實際分數差了45分,可以說是非常「離譜」,個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其估分過於保守。

畢竟,45分均分到4門考試科目上,每個科目將近少估10分。

② 估分280分,出來333分。

「我都懷疑是不是我的卷子,英語感覺啥都讀不懂,結果還考了65分……數學考完心態崩了,估分90分左右,結果110分,感覺就是很奇怪,可能閱卷太鬆了」。

這位考生,更是離譜,估分與實際分數居然差了53分,主要分差是在英語與數學上面,英語,他自我感覺很差,結果卻考了65分,考研英語65分已經算高分了。

而數學,估分確實不太好估,因為,大題本身就佔了不少,大題,閱卷又是按步驟給分的,步驟正確,就能夠拿到大部分的分數,而最終答案可能只有1-2分。

而考生在估分的時候,如果自己沒有算出來最終結果,就會覺得自己做得很差,然後,估分時也會比較保守。

所以說,數學的估分與實際成績的分差一般都會比較大。

③ 估分330分,實際上351分

估分的時候感覺已經往高估了,感覺確實是給分給高了」。

④ 估分350分,結果405分

「我估分嚴格的話350分左右,撐死391分,結果出來405分,考武漢的大學」。

還有不少類似的同學,他們最終的考研成績都要比估分高出不少,少則20分,多則50多分。

而我自己的情況更具戲劇性,考研初試後覺得完全沒戲了,所以,也就沒有做任何準備,已經在找工作了,但是,考研初試成績公布那天,睡覺前還是出於好奇查了一下成績。

結果,真的是出乎意料,按往年的分數線,完全能夠過國家線。

最後,居然真的過線了,以超過國家線5分的成績進了複試,最終錄取成績排倒數第二名。

所以說,通過這些同學的情況來看,最終考研成績確實要比估分高一些,我想,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考生估分太過於保守。

很多大題,只要考生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就會估分很低,而實際上,可能閱卷是按步驟給分的。

二是閱卷相對比較「寬鬆」。

大家都聽過所謂的考研閱卷「旱區」與「水區」,其實,真正閱卷比較嚴格的省份不多,並且,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格。

何況,就算是比較嚴格,也僅限於統考科目的英語與政治,像專業課,是招生單位閱卷,差別很大。

所以說,最終考生的初試成績也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有一線希望,就要認真準備複試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太看重考研估分。

不要因為估分不理想就覺得自己沒戲了;

也不要因為估分不理想就過早放棄;

更不要因為估分不理想就不準備複試。

只要有一絲絲希望,都不要放棄,要認真準備複試,因為,就算進不了一志願複試,只要過了國家線,我們就可以調劑,有機會調劑就有機會上岸。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