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做好隨時失業的準備,內卷劇烈,就連鐵飯碗都不是永久

你有沒有發現,如今的大學畢業生,大多會首選考研或考編。短短几年間,考研考編已成為大學生毋庸置疑的絕對正確路線。

01

現在這個時代,太內卷了。有一組數據是這樣的,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人數為1144.2萬人,而十年前,這個數字僅為17.2萬。十年來,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數翻了65倍。我現在所認識的大學生,幾乎快人手一本教師資格證書了。

而考研人數也不遑多讓,2022年考研人數為457萬,預計2023年考研人數將突破520萬。這個數字比十年前翻了3倍多。現在市面上做考研培訓課程和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冒出來。在國家制定一系列針對中小學生補習班的限制後,也許考研考證之類會成為教培行業新的香餑餑。

2022年本科生畢業人數為471萬,而當年考研人數為457萬。雖然考研人群里包含很多大三和已經畢業的學生,但依然可以看出,考研已經成為本科生的主流選擇。而專科生也大多希望走上專升本的道路。

2022年,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數超過180萬人,而據悉,往年公務員錄取人數約為3萬左右,今年將擴招至19萬。但即便是擴招至19萬之多,依然意味着要有160多萬人落榜。而這19萬公務員中,大多數是去參加西部落後省份建設的。

另一邊,巨頭公司華為喊出凜冬將至,要先保證自己活下去的口號。很多大廠在今年都縮減了招聘人數,甚至很多公司出現了裁員情況。自2020年疫情以來,民營企業工作的不穩定性愈發暴露明顯,人們對於公務員和編製崗位等傳統鐵飯碗趨之若赴。為了上岸,便必須要卷。於是這幾年埋頭學習準備考試的人越來越多。

我問一個打算考研的醫學生,如果考上了,就改變命運了嗎?對方說那當然,考上了就可以去醫院工作,可以月入過萬了。

而新聞上也開始報道,大批985、211的高校畢業生湧入縣城,在縣裡或成為公務員,或成為教師。他們認為自己一旦拿到編製,便有了光明的未來。

但也不盡然高學歷都能讓人劍指高位。我有個朋友是太原理工的研究生,今年剛畢業,她是學馬術專業的,但她選擇去上海做租房中介機構的銷售。

學習毫無疑問是對的,內卷也是對的。你成績越好,別人便越不容易把你擠下去。但如果說宇宙的盡頭是編製,現在來看是這樣,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講,這世上沒有永遠固定不變的工作。

02

說個很多人不會注意的新聞。2022年8月31日,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宣布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涉改單位已全部完成掛牌。改革後,石樓縣政府組成部門由26個精簡為16個。

完成部門精簡後,很明顯,有一批原政府工作人員,將不再參加政府工作。而石樓縣也考慮到這點,建議他們參加村鎮基層工作。但很明顯的是,在這樣的人口小縣中,已有工作人員都需要做精簡,那新招的公務員空缺崗位就更少了。

在石樓縣進行改革之前,山西省忻州市的河曲縣已經率先完成全國第一個人口小縣改革試點。2022年8月,河曲縣改革各項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改革內容主要包括:36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186個涉改事業單位整合為40個;1964名事業編製核減為659名。

注意,注意,1964名事業編製核減為659名。河曲縣最後算下來,因改革超編的事業人員有903名。對於這903名,政府只是另行調配安排,而他們過去因編製身份所能享受的福利待遇,以後應該就沒了。

隨着近年來,各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不斷加大,可預料的是,在未來,即使是事業編製,也可能逃不脫精簡的命運。在科技越來越發達,辦公高度智能化的今天,很多單位做精簡都是大勢所趨的。

在去年9月份開始,我的母校初中沒有了,因生源減少等現實問題,我們附近村莊的小學也大多都取締了,統一合併到鎮里上寄宿制小學。

在過去,幾乎每個村裡都有一所小學。但現在沒有了。現在要麼去鎮里,要麼去縣城才能上小學。而如果上初中,便只能去縣城裡。

我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就想,那麼多學校都沒了,那原來的老師都要怎麼安排呢?

近年來,山西一直有多所職業院校合併,而隨着出生人口數的逐年下降,未來的學生,必定只會一年比一年少。今年不出意外,新生嬰兒數量又是大幅下跌,死亡人數超過新生人口數量的拐點已經不遠了。

到2030年後,肯定會明顯感覺到,沒足夠的學生,不再需要那麼多學校,那麼這些數量龐大的老師們,又該如何做精簡呢?即使上岸了,內卷也是繼續的,這世上很難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了。

其實細想想,新中國成立也不過70多年而已。在這70多年中,經歷了多少風雨沉浮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企員工還紛紛下崗,現在國企不又成為香餑餑啦?再看看房價,更會驚奇的發現房價幾乎是突然之間躥升的。有人買房早兩年與晚兩年,命運便大不相同了。

但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也只有不斷打磨自身的素質,做能力突出的人,這樣會被淘汰的慢一點。盡量讓自己有一技之長,有生存之本。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無法停止學習的,這個學習不止是學位上的,更是技能上的。所以在此共勉吧。

最後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們聰明,學習慾望巨強,很羨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