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何芳:大學環境設施為何容易招致不滿

陳何芳.大學環境設施為何容易招致不滿[EB/OL].(2021-08-05)

https://mp.weixin.qq.com/s/9CSpfMRvN8muIaDJjUIrlw


關鍵詞:大學;環境設施;不滿

摘 要:大學環境設施由於種種原因而容易招致不滿。首先是面臨時代差距,即大學校園的「恆常性」難以應對新生代大學生的「由奢入儉難」;其次是具有階段差異,即本科階段和新生階段更容易攀比和失落;再次是存在矛盾焦點,即「人造不足」、「名不符實」和「校區差距」容易引發學生投訴。


大學生看重校園環境與設施,但也常常感到「理想與現實」存在落差。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學生對於環境的不滿,需要我們探究背後面臨的具體困境。


一、時代差距:大學恆常與新生代大學生由奢入儉難

大學生對於學校硬件條件的迫切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基本上出生於21世紀,從小就在物質資源豐富的社會環境下成長,不習慣簡陋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們也生長在資訊發達的信息時代,對於國內外名校或當地同檔次學校的硬件條件都比較了解,即使不是出於盲目攀比,也更加迫切希望自己的學校有更好的硬件條件。畢竟硬件設施是最外顯的教育資源,有各項硬件資源的支撐,才能更好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促進學生的成長。無論是教學資源、圖書館及藏書量、自習室等學術設施,還是食堂、超市等生活設施,以及運動場館等娛樂休閑設施,對於學生的校園生活和能力成長都發揮着資源支持的基礎性作用。

二、階段差異:本科階段和新生階段更容易攀比和失落

大學生對於硬件條件的不滿,還暗含了不同學業階段的差異。本科生處於高等教育的第一階段,在進入大學時還存在較強的攀比心態,希望自己的校園跟高中同學相比更加出色,追求「肉眼可見」的優越感。而研究生相對於本科生而言,對校園的關注往往從「硬件水平」轉移到了「軟件水平」,也較少有攀比心態,對於硬件環境的失落感更少。此外,即使排除掉客觀差異,大學生對校園的評價還受「戀舊情結」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尤其在剛剛入學、不熟悉環境時可能會對校園有短時間的失落。這種體驗會隨着時間的改變而好轉;也可能適應新校園後,會逐漸轉到更關注軟件環境。在這個意義上,是否滿意學校的硬件條件,也許會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客觀條件的改進和主觀心態的調整,都有助於學生悅納環境、充分挖掘現有硬件條件的潛力,追求力所能及的成長。

三、矛盾焦點:「人造不足」、「名不符實」與「校區差距」

學生對硬件條件的不滿普遍集中體現在「人造不足」、「名不符實」和「校區差距」等方面。一是由人為原因而不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不足,比如教室開放時間不合理、行政和服務人員明顯的「不作為」等,會激發學生「消費者維權」的問責意識和行為,引起雙方的矛盾,甚至引發社會關注。二是在學校的招生宣傳中,無論是宣傳畫冊、宣傳片還是口頭或書面材料的招生宣傳,普遍存在過度美化的傾向,強調學校擁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如果實際情況與宣傳不符,也會引起學生的強烈不滿。三是校區差距過於懸殊。當前很多大學都不止一個校區,老舊校區的學生往往有提升硬件水平的強烈訴求,感覺到不夠用和不公平。

總之,大學環境設施招致學生不滿,是一個普遍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它涉及到時代的經濟條件差距,學生求學階段的差異,以及人為造成的矛盾焦點。儘管有各種局限,高校還是應當正確應對挑戰,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設施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