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範大學:立足培養時代「大先生」建設「大師德師風建設基地」丨非凡十年·廣東教育

文/陳亮 張雲婷 王清平 劉宇圖/學校提供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培養時代「大先生」,是華南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華師」)教師教育89年來一直所強調並踐行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辦好教育的基礎與前提,師德師風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是確保廣大教師自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華師黨委書記王斌偉表示。

2020年1月,華師獲批「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基地以「構建關懷型師德,助力教師幸福」為核心價值追求,貫徹「職前職後一體化的師德建設」理念,充分體現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特色,源源不斷為我國教育事業長足發展注入創新力量。

華南師範大學孔子像 李寧/攝影
發揮地緣優勢

服務大灣區建設高質量「教師共同體」

作為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華師積極搭建大灣區教育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平台,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個教師教育學部。此外,華師先後發起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和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發揮地緣優勢、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共同體」,推進教師發展共享平台建設。

2019年至今,華師已成功舉辦了三屆粵港澳大灣區師德論壇,每屆論壇均結合時代需求設置了不同的師德主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逐步成為大灣區教師教育合作建設的重要品牌。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過程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永恆的主題。正是基於此,我們堅持每年定期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師德論壇,積極聯動周邊城市和港澳地區的教育發展,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師德建設的共享價值理念和實踐路徑,這對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共同體』,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師德建設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義。」華師校長王恩科表示。

2021年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師德論壇「賡續百年初心,做時代大先生」主論壇
2019年,華師「未來教育家」人才培養工程啟動,該工程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華師師範教育特色優勢,銜接名師名校長培訓研修項目,旨在培養一批信念堅定、專業突出、敢於創新、具有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教育家。旅遊管理學院2020級研究生路璐在本科時參與了「未來教育家」二期培養工程,「在這些課程中我接觸到學校各個領域拔尖的老師們,他們所教授的內容,涵蓋了現在教育行業的新興方向和更前沿的資訊、信息,讓我非常受用」。

2021年,基地在灣區遴選出22所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實驗學校,調研、診斷、指導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派師範生進校見習研習,充分發揮職前職後一體化優勢,為大灣區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打造一批師德師風建設示範學校。

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華南師範大學)實驗學校授牌儀式
倡導關懷型師德

師德國培十年創新探索

華師是一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老牌師範大學,其創辦於1933年,師範教育史可溯源至1921年創建的廣州市立師範學校。一代代華師人秉承建校之初「研究高深學術,養成社會之專門人才」的宗旨,踐行「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為國家培養了80餘萬名教師和各類人才。

從2013年起,華師受教育部委託,連續十年開展「國培計劃」師德培訓者培訓項目(以下簡稱「師德國培」),師德國培以關懷型師德理念為導向,以「做溫暖的師德踐行者和傳播者」為培訓目標,堅持全方位多形式創新探索,至今已培訓了12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師德培訓者,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專業化、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與師德培訓隊伍。

「國培計劃」師德培訓者培訓項目學員研討現場
有着三十餘年資歷的教育人陳潤桃是華師2013年的第一期「師德培訓」的學員,當年的培訓仍讓她記憶深刻:「那是我人生路上所有培訓中最受啟發、最有思考、最讓我回味的一次。我徜徉於師德的探索、德育的追尋,獲得了精神的愉悅、心靈的成長。從那次培訓開始,我的師德踐行之路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方式。」

華師師德國培項目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因其鮮明的培訓特色、良好的培訓體驗、豐碩的培訓成果,廣受同行讚譽、學員好評,在教育部項目匿名評審中名列前茅。2017年《「國培計劃」(2013-2017年)師德培訓者研修項目的創新性實踐》師德培訓案例,獲得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培訓者聯盟「最佳實踐案例獎」一等獎;2020年11月師德團隊申報的《傳遞關懷,培育溫暖的師德實踐者和傳播者》獲教育部「國培計劃」十周年優秀典型工作案例。

「國培計劃」師德培訓者培訓項目「破冰之旅」團建現場
培養「四有」好老師

師德巡講走進粵東粵西粵北

自2021年起,基地受廣東省教育廳委託,在全省各地開展了多場師德巡講活動,在一線教師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每場活動均有十多萬人次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今年,基地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培根鑄魂育新人」為主題走進粵北翁源、粵東陸豐,並即將走進粵西地區舉辦師德巡講活動,提高基地教育幫扶、輻射引領作用。

「點亮·喚醒 做時代大先生」廣東省2021年「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師德巡講活動
師德巡講活動為全面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落實「雙減」背景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助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通過巡講,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向廣大教師展示了各位優秀教師的風采,鼓勵廣大教師勇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會繼續完善師德巡講常態化工作機制,組建立體化、多層次、遞進式的師德宣講團成員庫,持續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極具感染力和影響力的師德巡講優秀案例,持之以恆抓好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工作。」

2022年廣東省師德巡講走進韶關市翁源縣「做一個有愛的好老師」教師TED演講現場
在疫情暴發初期,基地還與華師教師教育學部、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聯合舉辦以「凝心聚力抗疫情,師德師風踐初心」為主題的師德「雲」論壇,支援武漢醫護人員、知名專家、一線教師等千餘名跨界代表就抗疫背景下的專業引領與師德建設,進行「雲端」互動。

學術研究引領打造南方師德師風建設卓越品牌

華師黨委把基地建設作為學校的「一把手工程」,由學校黨委書記親自挂帥擔任基地主任,分管副校長擔任基地執行主任,並由教師教育學部作為牽頭單位,聯合黨委宣傳部、黨委教師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務處、團委等黨政職能部門和教學科研單位共同參與建設,充分發揮基地研究、培訓、測評與智庫功能,努力探索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模式,打造南方師德師風研究與建設的卓越品牌。

基地整合了華師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小學德育》雜誌社等相關部門的研究力量,開展大中小學一體化師德研究與實踐創新。為把握全國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2021年,基地對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5萬餘名教師進行調研,涵蓋職業理想、職業責任、職業紀律以及自我修養等方面,完成40萬字調研報告,為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撐。另外,華師還設立了教師發展與管理專業「德育與師德培訓研究」方向碩士點,為師德教育輸送高質量人才。

在輿論陣地的打造上,基地利用多種渠道,形成輿論矩陣,加強師德師風宣傳。基地公眾號「師道華南」自2020年11月正式上線以來,積極傳遞展現當代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的師德風貌,致力打造成為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品牌。

《中小學德育》雜誌辦刊37年以來,樹立了一批包括時代楷模陳立群等在內的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德育與師德標杆人物,與教育部有關司局共建「區域德育」「師德研究與實踐」專欄,發揮德育與師德風向標和參謀部的作用。欄目建設與國培項目、師德論壇等項目有機銜接,進一步擴大了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影響力和輻射面。

《中小學德育》雜誌「師德研究與實踐」專欄開欄專刊
此外,基地策劃還編寫了《中小學師德魅力人物50例》和《中小學師德故事30例》,用生動、豐富、鮮活的師德人物與師德故事詮釋新時代師德內涵,獲得了廣泛關注。

《以愛溫暖,向光而行:新時代師德魅力人物50例》正式出版發行
十年探索有所成。基地執行主任、華師副校長陳文海表示,在下一階段,華師力爭通過五年時間,把基地建設成為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華南、面向全國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師德師風建設研究中心、示範性師德培訓中心、師德師風測評中心與師德教育課程研發中心,成為以面向基礎教育學校為主、兼具面向高校,縱向貫通銜接、橫向滲透互學的「大師德師風建設基地」。

華南師範大學校訓「艱苦奮鬥 嚴謹治學 求實創新 為人師表」

《羊城晚報》10月12日報道版面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薛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