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 通訊員 常紅 長沙報道
「張老師,我們畢業後在藥店工作,是不是就是賣葯?跟售貨員似的?」每年新生專業教育時,湖南科技職業學院藥學院張君老師總會被不同的學生這麼追問。
面對此類問題,張君深感職業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更是職業理想的樹立、職業使命的建立、葯德品質的培養,應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滲透藥學職業價值、職業道德的培養。
細細數來,張君從藥品生產企業轉戰藥學教育一線已有13載。13年前,她懷揣着成為人民教師的志向,走入了湖南科技職業學院的校門。這13年來,她默默地堅守着「一念一心」。
信念不息
隨着《「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於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頒佈,意味着對藥師的藥學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張君主要講授《藥學服務》《藥理學》等與藥品使用環節相關的課程。因此,如何培養適應行業發展新形勢,對接藥學服務崗位職業能力新要求的藥學生是她始終在思索的問題。
始終堅守教書育人才是本職的信念,張君堅信由教育初心出發才有課堂共鳴。
一天上藥學服務實訓課時,同學們驚訝地發現模擬藥房的牆面上多了八個大字:「葯有所為、服自心來」。這八個字是張君凝練教學改革模式,針對藥學服務課程的特點,堅持「葯德、葯規、葯技」並重的理念,充分發揮專業課育人功能,幫助學生樹立「葯有所為」的職業理想、養成「服自心來」的工作態度而得來的。
通過「一課一論」的議題,讓思政元素課前根植、課中萌芽、課後綻放,講好祖國醫藥傳統、抗疫、榜樣、醫藥不良事件、時政熱搜事件、身邊事等六類故事,做好活頁式教材、線上教學資源庫、課程思政案例庫、仿真實訓平台、模擬藥房實訓室五類資源平台建設,培養藥學生「擔當、誠信、好學」的品質和「敬畏、關愛、協作」的精神,重塑藥師隊伍的專業形象。
愛心育人
張君認為,以愛心育人,育愛心之人。熱愛學生是教師最為可貴的職業感情,有時一個小小的關愛之舉,能打開學生的心門,能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傾注愛心的交流才能直達人心。
這三年,因疫情防控使得學生實習不時處於非正常狀態,但醫藥行業的特殊性,需要實習生們的堅守。因此,這三年期間的學生崗位實習,張君選擇通過現場走訪和頻繁線上交流來陪伴、鼓勵這些逆行堅守的孩子們。
學生們因為常常能從張君那裡得到親切細膩的回應,所以願意將她當成朋友,傾訴學習、實習過程中的苦惱。二十齣頭的孩子第一次走進職場,有着過分敏感的自尊心和很多「看不慣」,張君總是教他們怎麼去「認慫」,教他們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情緒宣洩上;引導他們不卑不亢地處理好與上級和前輩同事之間關係;勸告他們不要將藥店一些銷售亂象當成理所當然,建立良性健康的葯患關係才是藥師、藥店發展的長久之道;希望他們適應社會的同時,保持底色堅持本心。對於那些略微膽小內向的學生,則會主動詢問近況,會結合自己經歷去鼓勵他們適應崗位競爭壓力。對於那些成績較好,有意參加專升本考試的學生,會適時提醒他們在工作之餘還不能放鬆功課複習,線上解答疑問的同時,也督促做好複習規劃。
當一名學生在離校之際面對張君的鼓勵時,回應道:「從沒有哪位老師像朋友一樣開導我,老師的用心我能體會。雖然不那麼喜歡讀書,但是工作一定會加油,請您放心!感謝老師的悉心指導!」令老師最感欣慰的莫過於學生的肯定,特別當這份肯定來自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不聽話的調皮學生時。
堅守初心,步履不停的教書的同時,張君於2019年獲取了她的博士學位。她近五年3次年終考評優秀,獲得「先進工作者」稱號,多次參加職業能力競賽或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獲省級二等獎2次、三等獎4次,優勝獎3次;市廳級銀獎1次。
在張君看來,一切只是盡責完成本職工作,彷彿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但是能把這些微不足道自然而然當成責任背負到自己身上,並且自覺的堅持下來,卻是不易。也正是因為她能堅持「一念一心」,所以才會不斷向優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