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鎮雄:花開校園石榴紅

近日,昭通市鎮雄縣教體系統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系列活動,推動該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走深走實。

活動中,孩子們在黑板報、手抄報上揮灑民風民俗,在主題班會上講述民族團結故事、在民族團結活動中展現民族特色,全縣各中小學少年兒童爭做民族團結的榜樣。在場壩鎮巴溜學校,有一條民族團結進步文化主題長廊。各民族優秀人物事迹介紹、民族團結相關知識、長征中的民族團結故事……豐富的展品,有趣的故事,吸引孩子們駐足觀看。在走廊里,還展示着學生們精心繪製的主題手抄報、黑板報,它們都有一個共同元素——紅石榴。「這是我們學校打造的民族團結教育品牌。」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高度重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以滴灌式教學促進民族團結,在潤物無聲中將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田。

雨河鎮樂利小學開展以學校教師和少數民族學生一對一的民族團結結對子活動,該校有9名少數民族學生,共結對子9對。老師們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深入走訪,並參與到少數民族學生們的生活中去,對學生和學生家長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宣講。

南台街道學校精心設計,將民族團結教育和「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活動有聲有色。學生各盡其才,有真摯感人的故事講述,有滿懷激情的詩歌朗誦,有精彩動人的歌舞表演。學校通過朗誦、講故事、唱歌、小品、愛國知識大比拼等形式進行生動活潑的體驗式活動,在體驗中領悟和增強了廣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

西南大學附屬鎮雄一中將民族團結相關知識融入德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心靈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該校舉辦有關少數民族節日的活動,在少數民族重點節日,向學生介紹民族節日習俗,引導學生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傳統習俗,了解少數民族節日及生活習慣,促進各民族同學們的交流和溝通,增進和諧互助的感情;利用網絡,組織觀看民族團結視頻資料、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片,了解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民族團結教育」「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民族理論知識」「民族人物」等為主題,組織開展手抄報、繪畫等活動,宣傳民族團結知識、文化傳統;利用音樂課組織學生學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充分展現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創和諧的精神面貌。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開展,讓鎮雄縣各學校師生增長了民族知識,提高了民族意識,融洽了民族氛圍。鎮雄縣教體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將進一步科學實施教學策略、精準定位教學目標、潛移默化融入學校氛圍,開展家校社會共建活動,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雲南網記者 謝毅 通訊員 劉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