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為本,教學為先(四十九)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余莉品讀《群書治要》

本文共569讀大約3分鐘

2017年5月30日晚,蘭彼得老樓會議室;5月31日及6月1日中午,漢學院餐廳,餐後講話。

老教授推薦大家看《六尺巷》,讓大家學習其中的讓。30日晚上,在老教授的帶領下,漢學院師生集體觀看了《六尺巷》。這部影片老教授已經看過很多遍了,但還是陪着大家又看了一遍。

第二天中午,老教授在午餐時對同學們說,昨晚我們一起看了《六尺巷》,這堂課很有價值。爭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帶來痛苦;讓能解決問題,退一步海闊天空。老教授說,自己這一生的路,是靠忍讓,真誠心,不能讓的也要讓。不和別人對立,忍讓對方。老教授還說,忍辱幫助得聰明智慧,健康長壽。

第三天中午,老教授繼續對同學們講讓,禮讓、謙讓、退讓,而且不能停留在語言上。老教授說,人爭一口氣,能氣死。孔融四歲讓梨。老教授說自己已經做了66年。真的,老教授的一生,都在讓。老教授還說,財富不布施,富不過三代,布施會世代興旺。要長存布施的心,越施越多。

老教授經常用「讓」和《六尺巷》給大家開示。記得一天中午,有些商人模樣的客人來拜訪,中午在漢學院餐廳和老教授一桌用餐。他們的言談舉止和餐廳祥和的環境格格不入。大家都以異樣的眼光看他們,但是老教授卻始終慈祥,靜靜地聽完他們的「闊論」,微笑着說,今天晚上我們繼續看電影《六尺巷》。老教授以無限慈悲,不舍一人,簡單一句話,給人最好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