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轉公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這兩天隨着深圳學校的陸續開學,家長們不必每天陪着孩子上網課,時時配合學校監督孩子,許多之前想找大白諮詢國際學校的家長,紛紛上門來面談。

在大白見過的幾組家長中,都對國際學校政策非常感興趣,他們希望孩子未來的教育環境能保持穩定的狀態,擁有純正的國際化教學。

今天,大白就從家長問到較多的民轉公政策聊起,看看政策之下,怎樣選擇適合孩子的國際學校。

到底什麼是民轉公

1、為什麼要民轉公

簡單來說,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因為我國的教育是為了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的,以深圳為例,公辦學校的數量和比例不能滿足孩子的上學需求,那麼就要將不符合民辦條件的學校轉為公立。據統計,深圳至少有300所幼兒園在政策下轉公。

2、具體政策怎麼說

在教育部2021年發佈的《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中,這幾個類型的學校會被民轉公:

一,公辦學校單獨舉辦或者公辦學校與其他公有主體合作舉辦的「公參民」學校,應轉為公辦學校。

二,公辦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個人合作舉辦的「公參民」學校,經協商一致且條件成熟的,可以轉為公辦學校。

三,既有居住社區配套建設的「公參民」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轉為公辦學校,也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學位、繼續辦學。

四,公辦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個人合作舉辦的「公參民」學校,不符合「六獨立」要求且難以整改到位的,可視情況轉為公辦學校或終止辦學。

概念補充

六獨立:教師獨立、財務獨立、招生獨立、辦學獨立、教學獨立以和行政獨立。

公參民: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

國有民辦:由政府投資建設、民營資本運營的辦學體制的民辦學校。

3、劃重點

符合「六獨立」的學校不用轉公,比如福貝、維多利亞、薈同和愛文。如果不符合,在規定期限整改完成,也不必轉公。

公參民、國有民辦學校可能轉公,比如深圳外國語小學。

不會馬上轉公,是一個過程,在2025年前完成。

民轉公的影響有哪些

1、對於選擇公辦學校的家庭

原本民辦學校學費較高,轉公後會降到公辦水平,學費更低。

往往民辦學校硬件設施更好,轉公後可以享受到不錯的學習環境。

不過雖然選擇多了,但是好學校仍然是那幾所,好的師資也集中在好學校中,對於追求教育質量的家庭來說,並不一定能滿足。

2、對於選擇民辦學校的家庭

影響最大的是這類家庭,如果孩子在讀學校經歷民轉公,有家長反饋,老師沒有編製,薪資待遇也不如從前,很多老師會跳槽到其他學校;所學課程也會改變,增加了國家標準課程,少了興趣和個性課程。對於一些想要個性化教育的家庭來說並不適用。

對於正在擇校的家庭來說,符合政策要求和辦學質量好的學校非常少,可以預見,未來這些學校會越來越火,孩子入學申請的競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3、對於選擇純外籍學校的家庭

民轉公政策不涉及純外籍學校,這類家長可以放心選擇。

另外,因為民辦學校的動蕩,原本追求個性教育和國際化教育的家庭,會轉而選擇純外籍學校。

總體來說,純外籍學校受到政策的影響非常小,課程不受限,內容相對自由。

最近家長們諮詢純外籍學校越來越多,當然與前兩種學校不同,入讀學校需要具備外籍身份。

這兩年國際學校的家長太難了,民轉公、雙減等政策不斷,疫情、網課也來添亂。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白建議家長們千萬不要盲目選擇,一定要提前規劃:

1、想讀公立,要看自己是否符合學校的積分要求,有時可能學校就在樓下,但因為積分不夠,反而要捨近求遠去其他學校就讀。

2、想讀民辦,要提前了解學校背景和資質,這方面可以諮詢大白。在民轉公的情況下,優質民辦學校會非常稀缺,家長要儘早備考或規劃。

3、想讀國際,更適合未來想要出國留學的家庭,一些追求國際化程度高的家長會優先選擇純外籍國際學校,在學校的身份條件問題上,也可以找我了解。

除了民轉公,還有不少政策影響着家長們的擇校。那麼哪些是安全且值得選的學校?哪些是在危險邊緣遊走的學校?未來如何規劃才不會後悔?9月17日上午10點,我們從政策角度出發,並對廣東教育廳政策文件進行獨家解讀,幫助大家長遠規劃,理性選擇!

私信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