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中等專業學校
學校簡介:四川省南充中等專業學校創建於1958年,是南充市教體局直管的全日制公辦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建校60年來,學校秉承老牌中職學校的優良傳統,以教學質量彰顯辦學實力,以文化建設引領優良校風,堅持「創新活校,人本治校,管理強校,環境興校」的辦學理念,傾力打造「厚德、誠信、勤學、礪能」的校風,為國家培養了3萬多名實用型技能人才。2018年學校舉辦中高職銜接和中職本科銜接人才培養模式。中高職銜接班學生將取得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教育專科畢業證書。中職本科銜接班學生將取得西南財經大學成人教育本科證書。學校與多家公司、廠家直接合作,保證畢業學生95%以上專業對口就業。
2、四川省服裝藝術學校
學校簡介:四川省服裝藝術學校由原國家副主席張瀾創建於1913年,隸屬四川省農業廳,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教育廳備案的全日制公辦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佔地196畝,教學建築面積10萬㎡,實驗實習設備總值4700萬元,現代化校內實訓室12個,在校生近3000人。教室配備多媒體、空調、直飲水南充職高有哪幾所是最好的;寢室4人間,配有空調、無線WIFI、淋浴、直飲水。教學班分為:五年制高職班、升學班、就業班。學生中職畢業可通過五年制高職直升轉錄、對口升學、自考助學等途徑升入大學繼續學習。學校多渠道多形式聯繫用人單位,全力做好學生的就業安置工作,長期與全國200多家用人單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畢業生就業渠道暢通。
3、四川省南充信息工程職業學校
學校簡介: 四川省教育廳、南充市教育局批准的一所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位於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國西部綢都、三國文化發源地南充市順慶區,佔地面積約1000畝,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校內教學樓、實訓室、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室內外體育場地、生活服務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學校以對口高考為途徑,以培養全日制統招本專科層次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課程設置圍繞對口高考考試大綱進行,輔助學習各專業基礎知識,在保證理論知識學習,取得理想分數的前提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畢業後均可通過普通高考、單招、對口高職升入各全日制本、專科院校繼續學習
4、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護士學校
學校簡介:成立於1977年,由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主辦。學生與本科生共享川北醫學院及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各項設施、教學及實習實訓資源和師資,學生接受的教育起點高,基礎知識紮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畢業生就業率高,社會信譽好。主要實習醫院有10餘家,包括: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川北醫學院附屬南充中心醫院、廣安市人民醫院等及川北醫學院其它教學醫院。學生在校期間可自願選擇套讀護理自考專科或本科,經考試成績全部合格者,由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和川北醫學院聯合頒發護理專業自考專科或本科畢業證書;中專學生也可通過對口高職、高職單招等考試後升入高職院校學習。
5、四川省南充衛生學校
學校簡介:四川省南充衛生學校是一所公辦衛生類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是南充市唯一的國家示範學校。學校建於1951年, 60餘年來,為社會培養各類醫學人才3萬餘人,成為南充及川東北區域醫療機構人才隊伍的搖籃。學校佔地面積211.5畝,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設施先進的實驗樓、功能完備的護理實訓樓和心理健康中心,以及標準的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室內運動場。
建有實驗設備齊全的各專業學科實訓室110間,以及一所國家二級綜合性附屬醫院和45個縣級以上醫院的實習基地。學校有專任教師337人,其中高級職稱89人、碩士研究生24人、「雙師型」教師259人。學校管理規範,教學質量列全市前茅,是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合格率連年排在全省前列。學生就業率和升學率高。學校每年舉辦雙選會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近年來學校開通對口高職、高職單招等升學渠道。
6、四川省南充師範學校
學校簡介:學校創建於1932年,是一所省市兩級共管、南充市教育和體育局直屬的重點公辦中等職業學,是南充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南充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師範類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是參加國家公招考試。近年來,每年都有相當部分學生考上各地的公辦教師,為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7、四川省閬中師範學校
學校簡介:四川省閬中師範學校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創辦於1956年,系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全國百強先進師範學校。學校為全國「五講四美」先進集體、全國職業教育創新管理學校、國家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中國學前教育活動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南充市幼兒教師培訓中心、西華師範大學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站。學校形成了大中專與高職高考、本專科函授並行,職前職後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專職教師近400人,特級教師4人,高級講師130人,具有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40餘人。以師範教育為重點,培養合格的幼兒園及小學師資;以職業教育為基礎,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以高職高考為突破,向高職院校輸送合格生源;以成教培訓為拓展,為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