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句話經常被長輩用來勸告年輕人一定要聽取老人家的意見,否則很容易吃虧。當然,時代在不斷進步,老人家經驗又不是科學規律、定理,未必真的管用,但涉及到人性方面的事情,往往真的會應驗,不聽話的年輕人很快被現實打臉。
山東一女孩不聽父母勸告,非要報考廣西的高校,剛報到就後悔,想退學復讀
小婷是今年山東的應屆高考生,高考分數為554分。這個分數雖然報考「雙一流」大學有難度,但報考「雙非」的選擇空間還是蠻大的,報考省內的齊魯工業大學、聊城大學、曲阜師範大學、濱州醫學院、山東財經大學等高校都沒問題。
高考成績出來後,父母跟她商量填報志願時,建議她報考山東省內的大學,這樣離家近一點,爸爸媽媽也好照應,但小婷卻不這麼認為,堅持要報考南方的大學,去看看南方不一樣的風景。父母拗不過她,只好由她自行決定,最終被廣西師範大學錄取。
暑假轉眼過去,很快到了開學報到的日子,想到女兒第一次出遠門,一家人經過商量,決定由媽媽陪小婷一起去學校辦理報到手續,並提前好幾天來到廣西師範大學所在的城市——桂林市,一方面為了提前熟悉當地的環境,另一方面也當做對小婷高考表現的旅遊獎勵。
在開學前的那幾天里,母女倆逛了桂林的許多地方,「桂林山水甲天」這句話說得一點兒也沒錯,小婷對桂林這座城市還是挺滿意的,直到真正開學的那天。
考慮到疫情風險的原因,今年廣西師範大學對新生開學的安排比較特殊,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到校門口,不能進入學校,而學生進入學校後也要進入准居家隔離的狀態,不能再出校門。
看到校門口圍滿了依依惜別的同學和家長,小婷頓時產生了莫名的傷感,一想到學校跟家相隔千里,下一次再見爸爸媽媽可能就是好幾個月後的寒假春節了,就趁着還沒有進入校門,跟媽媽說:我想回去復讀,我想回家,不想在這裡了。
媽媽雖然也捨不得離開女兒、也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外面生活,但還是強忍着情緒,拒絕了女兒回去復讀的要求。
見媽媽不答應,小婷只好獨自辦理入學手續,但「退學復讀」的念頭小婷始終沒有放下,尤其是到了中秋節那天,第一次離開父母過團圓節,感到特別的孤獨和傷感,打電話回去的時候忍不住就哭了起來。
作為父母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這些天總感覺空落落的,也有妥協的念頭,但考慮到女兒已經是成年人了,就應該為自己的任性買單,所以還是狠心裝作無所謂。
最有趣的是爸爸的反應,這些天就沒停過念叨女兒「在學校怎麼樣」「吃得好不好」,還想到桂林來陪讀,好讓女兒放心讀書。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地大物博,地理氣候環境和人文風俗可謂是千變萬化,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產生不適應感是很正常的。加上隨着經濟水平好起來,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沒有受過苦,一直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成長,缺乏獨立生活的經歷和技能,突然間要脫離父母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學習和生活,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人只有歷練了才能真正長大,既然已經成年了、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就應該主動融入新的環境,以一種獨立的姿態去完成人生的一次新的蛻變,當適應過來時,不僅學到了知識,人的思想、性格也會變得更加成熟和獨立,將來畢業了走出社會也就不怕了。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該放手時就放手,把孩子養到這麼大,是該放手讓孩子展翅飛翔了,這樣孩子才能拍打出強大的羽翼,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這時父母需要做的,是給孩子保留一個溫暖的家,時不時回來看看。
當然,這件事也提醒我們,填報志願時除了要考慮學校和專業之外,也要把地理區位因素充分考慮進去,看自己能不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可不可以適應遠離父母的生活,切莫逞一時之快而草率決定,白白浪費了多年努力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