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一生」與孩子共成長——「書香輕騎兵下基層」坦洲
為誰讀書?一個人讀書目的明確了,讀起來就非常專心,非常努力,可事半而功倍。
2022年8月28日,在中山最南端的鹹水歌名鎮——坦洲鎮,中山市作協會員、藝術家、詩人張佩蘭分別在中山市坦洲鎮富城書店和中山圖書館(坦洲分館)兩地,與當地的家長和孩子們分享「影響一生」家風家教與孩子共成長的親子方法與技巧。
張佩蘭從網絡笑話開始講起,剖析父母是否像笑話里所講的那樣,是自己不飛,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嗎?孩子和父母之間如何真正互相理解和建立良好溝通關係。家長說的話孩子真的聽懂了嗎?家長怎麼做才是讓孩子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質量和交談藝術。通過「空袋子」「空瓶子」故事讓孩子理解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她以現實中新發生的親子教育故事為案例,講解財富與子女教育、高學歷家長與子女教育之間的關係,孩子教育是不是推給學校就ok了?通過多個現實故事,讓家長們了解叛逆期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父母權威和最佳親子教育的有效期,為親子家教解惑。
通過故事引導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孩子需要家長的欣賞和鼓勵,注重孩子樂觀自信的性格培養,觀察力、創造力和主動性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日常點滴、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寓教於樂,寓教於樂,從幼兒期的玩中學習,到孩子長大後的自動性學習學習,自律性曲線應該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呈45度的斜線發展,人生不設限、才華不設限、未來不設限,不因孩子一時的學習成績和表現,就輕易給孩子下結論。
耕讀傳家,中國人自古注重家庭教育,就一些家長認為「我陪伴、我教育,還要學校和老師幹什麼?」的問題,張佩蘭穿插「孟母三遷」「程夫人教子」「喬家家訓」等不辭辛苦的親子家教故事,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古已有之,越是大家族越重視子孫教育。家教家訓自古就是大家族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訓示和教誨,凝聚着古人育子成人的智慧。
講座結束後,家長們還意猶未盡地圍繞張佩蘭老師請教育子方法。
編輯出版:@今日頭條#中山頭條#
責任編輯:張勇軒
運營人員:齊 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