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來臨前,這名被罵上熱搜的衡中學霸,到底說了啥?

這屆網友真是太難「伺候」了。


前幾天,一名衡水中學學霸為了給同學們加油打氣,做了一場激情澎湃的演講。


不料,卻被罵上了熱搜。


有人單單拎出其中的一句話來說事:


「我就是一隻來自鄉下的土豬,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裡的白菜!」



某些人怒了,說他什麼仇什麼怨,用得着咬牙切齒嗎?


評論里,滿是告誡味。


「年紀輕輕,怎麼這麼極端?」


「這已經很變態了,看好自己家白菜,謹防野豬。」


「什麼時候錄製的不打緊,問題在於這位學生所表達出的理念令人不寒而慄。」



我很疑惑,這些網友哪來的「正義感」?


硬生生把一位高三學子的奮鬥宣言,搞成了城鄉對立。


扣上「極端」、「變態」、「惡臭」的帽子。


如果張錫峰的演講詞,全是「土豬」、「白菜」,他被罵還情有可原。


但很多人都有意無意忽略了這個比喻的前提:


「我和他們開玩笑說......」



既然是開玩笑,比喻接地氣了點不是很正常嗎?


再說了,大城市裡的「白菜」指的是什麼,難道不是因人而異?


借用楊笠的一個梗,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



回到事情本身,這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行文。


截斷別人的原話,放大其中的矛盾,然後再群起而攻擊。


看似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其實是心胸狹隘的表現。


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說自己想理解的,其餘的通通不理會。


如果看過完整視頻,你會發現這只是一個「普通人」不甘平凡,絕地反擊的故事。


在張錫峰的演講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頓悟」時刻。


某一天,他正在寫作業,忽然聽到客廳里傳來一句問話:

「你曾見過什麼樣的中國?」


他瞬間愣住了,筆掉了下來。


記憶中,他只見過照片上的中國。


他放下專業,走到客廳,被接下來看到的一幕幕震撼到了:

北中國的雪。



南中國的風。



姑蘇城外的寒山寺



月滿神州的廿四橋。



他手舞足蹈地說:

「一段段解說詞,應着婉轉的陶笛聲,讓我熱淚盈眶。」


見過「世面」的人,對祖國山河司空見慣的人,是不可能如此激動的。


唯有第一次見的人,才會如此「失態」。


受限於環境,張錫峰曾經的教育資源不容樂觀。


英文老師是語文老師「客串」而來,對英文發音只懂皮毛。


甚至,還需要向學生請教。


罵張錫峰偏執的人,陷入了另一種偏執。

他們忽視了一件事。


那些每天凌晨在操場上一邊奔跑一邊呼喊的人,只是「窮人家的孩子,想要成為父母的驕傲」。


張錫峰激動地解釋,「他們有什麼錯,他們......就是你啊。」


太多人忘記了自己也曾是張錫峰。


平凡,卻又不甘平庸。


於是看起來有些偏執,走路時自帶火焰。


恰恰是這些看起來「令人害怕」的人,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還記得11年前,那個高呼「多拿一分,幹掉千人」的衡水中學班長嗎?


從他的言論中,也可以看到「偏執」的影子。


但11年後,他褪去了青澀,漸漸變得穩重,並有了一個嶄新的身份:外交官



履歷羨煞無數人。


試問,如果他當時沒有狂熱般地學習,會有今天的成績嗎?


所以,當你看到那些高喊口號,挑燈夜戰的學子,不要嘲笑,更不要輕視。


他們只是看到了人與人的差距,正在努力彌補。


如儲殷所說:

「不要去苛求那些處於困境當中拚命向上人們的執拗、偏激,甚至是狹隘。


因為他們沒有條件,沒有資源去文明和優雅。」


狹隘只是一時,優雅的時刻總會到來。



2


窮苦的大山孩子,生來就面臨著極為艱難的一生。


唯有少數勇者,逆天改命。


還記得劉秀祥嗎?


他用十幾年,歷經磨礪與血淚,改變自己的命運。


從初中開始,劉秀祥就開始帶着媽媽求學的艱難之路。


住過茅房、租過豬圈,四面漏風時,就用編織袋圍起空洞的窗口。



他沒有錢交學費,就瘋狂地打工賺錢。


在一家水電站,他每天基本不睡覺,連續十幾個小時上班,就為了湊學費。


因為太累,直接從百米高空墜落,幸好有安全措施才保住一命。


高三那年,學業最重,也最難。


下了晚自習,他就去撿廢品,天微微亮才回,繼續回去上課。


生活對於一個貧苦的孩子,露出最嚴苛的一面。


第一年高考,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生病,劉秀祥落榜了。


直到後來,他跪求一位校長,才重新擁有了讀書的機會,才有了後來他考上大學,造福家鄉的故事。


有人生來就是地獄模式。


有人說,他該感謝苦難塑造了他。


都是屁話!


他該感謝的,是從未放棄過的自己。


在過去十幾年中,有任何一刻,他如果猶豫一點,退縮一點,一切都會不一樣。


命運的泥沼張開巨大的口,等着喪失鬥志的人沉沒,只有最勇敢的人,才能爬出來。


他唯一該感謝的,是從未放棄過的自己,是即使雙腳鮮血淋漓,也沒有停下腳步的自己。


一個窮人的孩子想要改命,到底有多難?


看看劉秀祥他們就知道。


家庭無法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甚至還會成為他們的拖累。


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被迫着過一種極為貧苦的生活。


大多數孩子沒能堅持讀書,因為,在貧苦的家庭,活下去,是比學習更為緊迫的事。


只有少數堅持下來,用苦讀、用比別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才站上了普通孩子的起點。


張桂梅創立的華坪女高,那裡的學生都是來自山區的孩子。


每天5點,張桂梅準時叫醒孩子們,那時,整座大山都還在沉睡。


每晚12點,晚自習下課,還有孩子請教老師問題。



就是這樣的苦讀,讓華坪女高成為一個傳奇。


多年後,那些曾經差一點輟學,被迫接受嫁人生子命運的孩子,有的進了廈大,有的考了武大


至此,命運才收起它的兇惡,向他們展開溫柔的一面。


我記得林萬東,2019年,他以713分考取清華大學


父親喪失勞動能力,姐姐上大學,弟弟念高一,沉重的負擔全在瘦小的媽媽身上。



林萬東極為節儉。


捨不得在學校買飯吃,他就帶着白米飯,就着鹹菜解決一頓。


沒有錢補習,就只有打題海戰。可他連買試卷,都只能向收廢品的大爺買二手的。


他度過了怎樣艱苦又孤獨的三年,旁人難以想像。


只是,在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來時,他還在工地搬磚湊學費。



正如林萬東說的:唯有自強不息,我們的未來才有無限可能。


像他們這樣的貧寒的學子,還有很多。


對窮苦的孩子來說,想要改變命運,想擺脫貧困向上走,唯一能靠的,真的只有自己。


有句話說得對: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3


作家陳嵐說:對寒門學子來說,我們必須做得更好,才能實現階層的流動。




高考結束後,很多孩子的命運走向,已經清晰。


在收卷鈴聲響起那一刻,我祝福你們:


願你們合上筆蓋那一刻,有武士將刀收回劍鞘般的驕傲。


從此天高地闊,任君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