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楠楠
為加快教育智能化轉型,構建AI賦能的新型教育生態,提升學生在數字化時代、智能化時代的素養和能力,2025年煙台市萊山區將萊山區第一初級中學作為試點學校,籌措資金為初一至初三年級配備AI+智慧學習終端設備1000餘台,依託互聯網平台全面拉開AI+混合式智慧課堂改革的帷幕。
課堂「活」起來
助力發展個性化教學
「上課!」3月18日上午,萊山區第一初級中學初一4班正在進行一堂地理課。
與其他學校上課場景不同的是,這裡的課堂打破了原來的上課模式,全班學生被分成6-7個小組,組員圍坐成一圈,人手一個平板電腦。課程開始時,地理教師武鵬先讓各小組同學用平板電腦掃碼觀看一段介紹中東地理的視頻,然後啟發提問,「如果大家生活在中東地區會穿什麼樣的衣服?」
「輕薄的」「白色」「寬大的」……各個小組紛紛踴躍搶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回答很好,那同學們進一步思考,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武鵬繼續提問,隨後在電子白板上點出問題,瞬時各個同學手中的平板電腦展現問題。
課堂進入限時答題環節,同學們在平板電腦上點擊答案,即時上傳。講台上的白板顯示器上,也瞬時出現了正確答案以及全班同學的答題情況分析。「90%的同學回答準確,回答錯誤的同學把這道題放進錯題集中,課後注意複習。」武鵬說。
「非常喜歡搶答環節,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大家小組討論也很熱烈。」學生王予晨說,「課堂答題,現在能夠很直觀看到我們哪一部分知識點薄弱,平板可以自動把我做錯的題目收集到錯題集里,等複習的時候可以一目了然。」

AI技術可以讓地理課堂「活」起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場景。(李楠楠 攝)
智能分析、個性化算法等AI技術可以讓課堂「活」起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場景。學生們不僅學習知識,還能在AI的輔助下展示觀察思考、解決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
「學校現在進行的這種課堂模式叫做混合式智慧課堂,是結合了小組以及AI教學模式的一種混合式教學。」學校副校長石媛媛說,「通過該智慧學習終端設備,教師可以依託後台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模塊的完成率、習題的正確率等數據,不僅能真正關注全體學生,還能精準識別每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形成『學生畫像』,動態調整教學方案,對有需要的學生及時進行個性化輔導,高效開展分層教學,從而實現更好的因材施教。」
「學生可以利用設備內置的錯題本功能形成個人學習成長檔案,進行個性化學習。」石媛媛說,此外,該設備還為課堂互動和作業批閱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師通過教師端與學生智慧學習終端互聯,實時推送習題、微課、音頻等課堂資料,通過搶答、隨機點名、拍照投影等功能,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同時,教師可通過該設備實現智能收發作業,學生做完作業可立即在線提交,教師收到在線作業可立即反饋,不僅可以高效全批全改還能極大提高學習效率。
AI賦能教育
助力智慧課堂改革
當AI走入課堂,走進校園,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人工智能可以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使得知識的傳播擺脫了時空的限制,我們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共享優質資源。同時,人工智能讓教育領域大規模因材施教成為可能,藉助於人工智能,能夠實現學習個性化,培養個性化、成長個性化,教師將由傳統的經驗教學轉變為實證教學。」萊山區教體局黨組成員、教研室主任劉全昌說,目前試點的混合式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模式,將高效學習由課上延伸到課下,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內驅力。
課前,學生可以利用該設備觀看教師推送或錄製的微課,根據老師設置的小目標進行預習,自主完成基礎性知識的學習;課中,教師根據學生預習反饋情況,將有限的課堂時間聚焦在重、難點講解上,提高課堂效率;課後,學生可以永久保存並隨時查閱課堂資料,隨時隨地針對課上沒聽明白的問題進行二次學習,鞏固新知。此外,教師根據學生髮展特點科學分組,學生可依託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小組加分機制和競爭機制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學生評價由單一的教師評價轉為同伴評價和自主評價,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和合作能力。

在限時答題環節,同學們在平板電腦上點擊答案,即時上傳。(李楠楠 攝)
從課堂到課後,從課程設計到教育管理,人工智能正悄然重塑教育格局,帶來變革契機。
2023年5月,教育部印發方案,強調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融合。隨後,多地積極行動,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北京選取首批25所中小學開展教育領域人工智能試點應用,並要求到2025年,打造100所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標杆學校;上海印發行動方案,鼓勵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展人工智能教學實踐;深圳發佈工作方案並修訂課程綱要,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及師資體系建設。2024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目前,教育部正在加大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設,把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起來。2025年教育部將發佈中國人工智能教育白皮書,提升學生在數字化時代、智能化時代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煙台萊山區積極擁抱這一變化。「隨着教育信息化與數據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正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的各個環節。引入AI技術到課堂,是我們推動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希望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能夠讓我們的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劉全昌說,下一步,萊山區教體局將全力做好AI+混合式智慧課堂改革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學校的課改支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逐步推進,形成集基礎平台、數字化課堂改革、智慧作業於一體的教學新路徑,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範式。同時,適時擴大課改範圍,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啟動更多學校的數字化課堂改革,組建區域課改聯盟,進一步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助推區域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AI賦能教育,萊山正在起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