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習理論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理論依據,當前,我市已全面展開新課程改革,作為這項改革的參與者,很有必要對現代學習理論作一些基本的了解。
現代學習理論其實並不「現代」。自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問世以來,它的歷史已然有100多年了,目前已經形成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等幾種主要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體系研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偏頗。本文僅對其中四種與當前新課程關係密切的學習理論進行評述。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1.主要觀點
(1)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行為是學習的結果,強化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2)學習過程是一種「嘗試與錯誤」而直到成功的漸進的過程。
(3)學習是操作性行為,是學習者對操作性條件的反射。
2.研究重點及其批判
重視學習者外部行為的研究,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但容易出現機械學習等不良現象。
3.在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1)通過創設適當的刺激條件,及時反饋,不斷強化學習者的合適行為,矯正或消除不合適行為。
(2)分解目標,細化知識點,循序漸進。
(3)完善操作性條件,實行「程序教學」。
(3)在反覆訓練和不斷鞏固中防止造成課業負擔沉重等問題。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1.主要觀點
(1)學習是外部刺激同化到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而產生反應的過程,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使學習者產生反應。
(2)學習是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
(3)外在強化不是學習的必要條件,學習不是靠「試誤」來實現,而是頓悟和理解的過程。
2.研究重點及其批判
重視學習者內部心理機制的研究,強調教學的依據是學習者的學習基礎及智力水平。偏狹之處在於對外部刺激和強化的作用重視不夠。
3.在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1)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認清學習者在這一體系中所處的位置。
(2)在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學習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3)在自然積累的基礎上,應進行強化訓練。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1.主要觀點
(1)學習是學習者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習者對學習有自主意願。
(2)學習不僅是學習者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過程。
(3)學習者的情感、需要、價值觀等都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
2.研究重點及其批判
重視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從自然人性論出發,強調「學生中心」,重視學生經驗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足之處在於往往忽視學習者對學習缺乏前瞻性的問題。
3.在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1)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中進行道德教育等。
(2)在學習環境中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特別是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3)維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防止學生因個人喜好而出現偏科、偏激等問題。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主要觀點
(1)學習不僅是學習者在認知結構上對外部刺激的同化過程(量變),也是一種順應過程(質變)。
(2)學習內容不是絕對的真理,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
(3)「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意義建構就是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達到更深刻的理解。
(4)學習質量不是體現在學習者對教師知識及思維的重現能力,而是體現在對學習內容進行意義建構的能力。學生的知識不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的。
2.研究重點及其批判
側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研究,強調學習過程的生成性,但容易導致對「預設」和教師作用的忽視。
3.在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1)體現合作、探究的原則,運用討論式教學模式,進行開放性的研究性學習。
(2)學習內容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同時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創造性。
(3)重視教師的作用,沒有精深的預設就沒有精彩的生成,避免機械分組和無效討論。
根據上述評析,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及其理論來源就比較清晰了。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提出的教學目標,綜合體現了現代學習理論中四大流派的合理成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課業負擔過重、教師地位邊緣化、課堂討論形式化、學生個性得不到應有尊重等問題,這並不是理論指導出了問題,而是實踐者對理論的認識不清晰,運用中就難免出現的問題。
由於現代學習理論分支眾多,內涵豐富,同時本人學習研究尚不夠深入,因而本文無法對其進行全面評析,謹以此為「磚」,期盼引出對現代學習理論進行學習和研究的流光溢彩的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