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2024年05月15日18:55:08 教育 1748

誦詩詞美韻,沐國學芬芳。古詩詞像一顆璀璨明珠,在國學星空中熠熠生輝。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拓展詩詞積累,深入感受及領悟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5月15日,灃東新城和平小學二年級組舉辦了詩詞大會決賽活動。

本次比賽共四輪:第一輪「同舟並進」,第二輪「大浪淘沙」,第三輪「百舸爭流」,第四輪「龍舸爭魁」飛花令環節。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同舟並進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比賽場上的選手都是各班在初賽的基礎上選出的佼佼者,個個都詩詞底蘊深厚,實力不容小覷。在短短几秒之內便能準確地應答出正確的詩句,頗像一個個小詩人呢!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大浪淘沙

在本環節中,各戰隊都踴躍回答,台下的觀眾跟着比賽選手一起思考,體驗着詩詞大賽的緊張和參與的快樂,感受着中華文化的璀璨與輝煌。選手們每題都表現非常出色,越戰越勇。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百舸爭流

「火眼金睛通天照,識破人間萬象中」。點字成詩不僅需要選手眼疾手快,還需要火眼金睛,在九宮格的字卡中迅速找到正確的答案,選手們屏住呼吸,全心投入比賽,為搶到搶答機會手腦並用,腦細胞燃起來!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龍舸爭魁

風傳花信,雨濯春塵,最後一環「龍舸爭魁(飛花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圍繞「花」「山」接力飛花,選手積極開動腦筋,搜索自己的詩詞寶庫,向著勝利而拼搏,在一來一往中,感受詩詞的魅力。在巔峰對決中,冠亞季軍從容應對,奇句頻出,用自己的滿腹才情向大家展示了什麼叫「胸藏文墨懷若谷」。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聲詩潤秋弦 文墨貫古今——灃東新城和平小學第二屆詩詞大會 - 天天要聞

整場比賽,高潮迭起,各支參賽隊伍精彩紛呈的表現,不僅展示了他們良好的詩詞積累功底,更是為全校師生上演了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本次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將愈發熱愛詩詞,學習中華優秀文化的熱情也將會繼續傳遍每一位和平學子的心中!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 天天要聞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5月1日上午,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正在緊張施工。河北日報記者劉 英攝進入「五一」假期,當大部分人開始享受美好假期時,固安縣西北部的固安航天城內,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依舊忙碌,全
翁城日記 888 - 天天要聞

翁城日記 888

翁城,我們來了!但見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風淳厚,人物磊落……我們行走,我們看見,我們閱讀,我們感受,我們沉默,我們呼喚,我們耕作,我們收穫。行走美麗中國,助力鄉村振興。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記」,用志其事,以壯我行。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在復旦大學《物理前沿導論》的課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紹黑洞吸積理論。這門由32位物理學科骨幹教師輪流介紹各自研究方向的學科導論課程始於2024年,覆蓋了物理學系所有研究領域,幫助學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概覽學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 天天要聞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近日,一名店主稱,4月底,瀋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後又集體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店主表示,自己的這個服裝鏈接被封了三個月,三個月都賣不了,損失8000元左右。店主稱她在學校官網看到學生們穿着自家店鋪的衣服,吊牌都沒有摘,而且退回來的衣服看到上面還有草。5月3日,話題「校...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 天天要聞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邊巴卓噶在自己創辦的學校前(4月23日攝)。全國勞動模範、39歲的邊巴卓噶是西藏現代服務業技工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創辦學校那年,邊巴卓噶才20歲,她希望通過技能培訓,改變部分農村孩子沒技術、薪酬低、走不出大山、養不起家庭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