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全國多座一線、二線城市為了緩解市區擁堵的問題,一部分市中心的高校紛紛採取擴建校區的形式,或在周邊區域建立新的大學校園,以解決這些突出問題。
事實上,放眼全國,新建校區或異地建校區的可不是只有一二線城市,多省份的多所高校都在規劃或正在進行着校區的新建。隨着全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老百姓對於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新建校區的大學是越來越多。
大學擴招,學生數量陡增,高校面臨著巨大壓力,師資力量、實驗環境、自習環境、教學設備等嚴重短缺外,校園面積、建築面積也呈現出嚴重不足的態勢。
新建校區,成為當下不少大學尋求突破的主要途徑。
尤其是異地建設新校區,對於高校和當地老百姓來說,都是利大於弊的。一方面,高校可以拓展辦學空間,解決硬件上的不足,吸引更多優質生源來報考;另一方面,更多老百姓可以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全面提高基本素質,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吸引甚至留住更多的本地人才。
近日,四川大學眉山校區項目最大單體建築綜合科研樓完成全面封頂,進入到二次結構及屋面施工階段。
據悉,四川大學眉山校區是四川大學與眉山市在2021年簽約擬建,該校區佔地面積約3000畝,其中一期用地面積約1000畝,投資規模達到32億,建成之後將可以容納8000—10000人在校生的學習和生活,預計在2025年交付使用。
在很多人看來,眉山校區的建設是四川大學加強「雙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信號,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學科入圍雙一流。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位列985、211、雙一流之列,也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之一。
四川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由四川總督鹿傳霖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一所具有百年底蘊的老牌重點大學。
現在的四川大學是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併而成,辦學實力得到了全國老百姓的認可。
四川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學科覆蓋文、理、工、醫、經、管、法、史、哲、農、教、藝等12大門類。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個,博士交叉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後流動站48個;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5個(含共建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四川大學一共有多達58個學科參評,數量之多,令人佩服。其中,口腔醫學獲得A+,全國數一數二;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16個學科為A類;法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等30個學科為B類。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的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等6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廣大考生需要重點考慮。
從學科建設上來看,四川大學是一所符合985水準的頂尖學府,在我國西部地區擁有極高的口碑和知名度,是很多高分考生優先選擇報考的對象。
對於國內高校的新建校區,有很多網友表達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網友就表示,現在的大學追求校園面積越大越好,是不是大學的發展也需要一個度呢。如果學校只追求校園面積大,建築體多,盲目擴張,在未來考生驟降的大環境下,是不是會導致資源的浪費?畢竟,土地可不是再生資源。
也有的網友表示,大學的校園還是緊湊一點比較好,畢竟教育資源共享才會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校園文化。當然,異地校區發展的好,給原校區帶來好處或者給整個大學都帶來提高的應該也是有可能的,這應該也是學校的戰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