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4日訊(記者章鴿)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推進「學子聚漢」工程有關部署要求,為持續加大吸引集聚優秀青年人才力度,服務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市委組織部、市人才工作局指導下,市人社局與清華大學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共建了研究生社會實踐武漢基地,並設立了「清華之友——武漢英才獎學金」。今年櫻花盛開之際,武漢基地迎來了15名清華大學博士生開展必修實踐項目定製交流活動。
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武漢是青春之城、逐夢之城、活力之城、英雄之城,始終把大學生作為最寶貴的人才資源,現已連續5年保持大學生留漢來漢就業創業30萬人以上。為構築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強磁場」,市人社局一直與清華大學密切聯繫,持續加大武漢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在了解到今年學校首次實施「項目定製月」計劃後,當即發出邀約,武漢因此成為該項計劃的重要目的地。正是因為強力的雙向吸引,才成就了一場精彩的「櫻花之約」。

在盛隆電氣,清華學子了解最新智慧物聯科技。
清華博士團來到武漢後,武漢市人社局組織召開座談會,學子們不僅了解到我市及武漢經開區、東湖開發區的引博政策,還與東風汽車、中冶南方、高德紅外、盛隆電氣和大唐互聯等企業就社會實踐項目定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沒想到剛來就找到了與我研究方向契合的企業。」核研院的付錦濤同學在座談會結束後開心地說,臉上掩飾不住項目定製成功的興奮。他感嘆道:「武漢從事大學生工作的同志真厲害,我一報自己的所學專業,相關企業的信息就從他們嘴裏脫口而出,然後電話、微信一通聯繫就對接上了,這效率……」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

高德紅外交流會現場。
梧桐葉茂時,鳳凰擇枝棲。武漢工業基礎雄厚,「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和服務、大健康等產業集群加快邁向萬億級,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向電子電路、車輛工程、動力工程、土木工程等不同專業背景研究生提供了不少優質實踐崗位,集高端之智破攻堅難關,以實踐之題促能力提升。4月1日~2日,博士團馬不停蹄地來到中國光谷和中國車谷,聚焦「信息與通信」「智能製造」兩大產業進行實地調研走訪。
中國信科:移動通信「國家隊」歡迎你
「希望通過社會實踐項目調研活動架起校地企之間的『溝通橋』,擴大我們企業專業人才『蓄水池』。」中國信科相關負責人向參加活動的清華學子發出熱忱邀請,「我們企業是移動通信行業的『國家隊』,希望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為國家的通信建設作出貢獻。」
中冶南方:朋輩引領講好武漢故事
「公司有專門針對博士的各種絕佳政策,待遇方面有引才基金的保障,培養方面有針對博士的『一人一策』定製模式,高管導師+專業導師的雙導師陣容,大半年的時間,在公司的精心培養下,我已從行業小白逐漸成長為獨立承擔研發和設計任務的研發設計工程師。」座談會上,中冶南方入職清華校友分享在企業發展歷程,讓清華學子對「留漢發展」有了更強烈的嚮往。
東風汽車:沉浸式體驗「科技東風」
在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學子們沉浸式體驗「科技東風」,參觀「硬核」滿滿的科技成果展廳。馬赫動力、電動化、氫能、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數字化等技術領域的百餘項創新成果驚艷亮相,讓學子們大開眼界。「看到這一件件高科技產品,讓我對自主創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車谷的發展速度和創新力度。」不少學子激動地說。

東風公司技術中心,清華學子們沉浸式體驗「科技東風」。
調研走訪結束後,清華學子紛紛表示,自己所學的專業和這些企業的實踐項目需求能夠精準對接。岳龔成同學來自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研究的課題方向是集成光電子芯片在光通信和激光雷達領域的應用。「這次來武漢參加社會實踐調研交流,收穫很大,高德紅外、大唐互聯和盛隆電氣等都有實踐課題與我的研究方向契合,希望能有機會暑假參加武漢基地項目的社會實踐活動,今後也考慮留在武漢發展。」他滿心期待地說。

在大唐互聯,清華學子走進工業互聯網平台場景展示區了解新興技術應用。
武漢市人社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搭建產才融合平台,讓清華學子了解武漢、認同武漢、選擇武漢,與英雄之城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編輯:丁翾】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