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志,國家有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2年11月22日,疫情的警笛再次被拉響,線下教學再次轉為線上教學。在延慶區第四中學,同學們不僅聽課認真,作業保質保量,而且課上有朝氣,眼裡有神氣,進取有銳氣……「我想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們正在開展的『六氣』教育。」延慶區第四中學學生成長中心主任李嶄說。
何為「六氣」?李嶄給出了解釋:「『六氣』包括正氣、大氣、銳氣、才氣、朝氣、神氣。我們希望通過『六氣』學子培養體系,把學生培養成為志向高遠、敢於擔當、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新時代好少年。」
區第四中學通過開展特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六氣」品質,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着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園落地生根。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區第四中學挖掘校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校內教育供給能力,探索出主題鮮明、內涵深刻、內容豐富的特色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學校每個學期都會依據重大教育主題開展為期一周的綜合實踐活動。走訪昌延聯合縣政府重走紅色抗戰路,探訪雙清別墅感受共產黨「趕考」精神,走進駐延(慶)部隊感受新時代國防力量……紅色實踐周活動意義深刻。立足生態文明教育,學校還開展了綠色實踐周活動,學生懷着憧憬走進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北京科技中心、延慶規劃館等,感受綠色發展理念,了解城市發展脈絡,參與生態環保活動。
區第四中學初二(3)班學生朱楚慈說:「通過綠色實踐周的參觀學習,我深刻了解了北京市、延慶區在保護生態中付出的艱辛努力、取得的卓越成就,我覺得我們青少年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提高學習本領,提高生態文明素養,才能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實踐周教育豐富多彩,主題日教育特色鮮明。國慶節前夕,學校選派少先隊員護衛人民英雄紀念碑,值勤首都少年先鋒崗。
區第四中學初一(7)班宋雨璇說:「我覺得那是光榮神聖的時刻,面對天安門城樓,緊靠人民英雄紀念碑,我深深地感受到先烈們英勇無畏的精神。」
學校一如既往開展媯水母親河走河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師生在媯水河兩岸撿拾垃圾、清理雜物。9年來,參與媯水母親河走河志願服務活動的師生人數達4500餘人,徒步行程約1260公里。
李嶄說:「我們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充分利用校外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注入活力,邀請社會各行各業優秀工作者走進校園,拓展學生視野,暢通教育渠道,助力多元化全方面培育卓越人才。」
據李嶄介紹,學校先後邀請紅色宣講員、公檢法工作人員、歷史學者、冬奧工作者、北京榜樣獲獎者、藝術團隊等,走上「六氣」學子講堂,為學生們「傳經送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提升校內教育供給能力方面,學校通過多元激勵增強學生自我認同感、成就感。除了校園十星、三好學生、新時代好少年等獎項鼓勵,還聚焦規範行為、自我超越、志願服務、活動賽事、挑戰自我、突出貢獻和終極對抗等7項內容,構建「六氣」學子激勵機制,給學生創造超越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看到自我成長的效果。同時,創設了「六氣」學子獎,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不同發展方面,讓榜樣與學校辦學理念一起生動、鮮活起來。
學生德育教育要抓在日常、關注點滴。學校把班級建設的所有內容和職責分解到每一名學生,讓學生人人都能參與班級事務。在年級層面,以年級大班委為主體,參與日常活動組織實施和常規檢查評比。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班級、年級、學校層面找到歸屬感,增強責任感,提升榮譽感。」李嶄說。
近年來,我區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目標,深入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得到加強,思想道德素養和文明素養不斷提升。
近日,首都文明辦公布2022年度「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評選結果,區第四中學申報的「養『六氣』品質 育卓越人生」德育案例獲得創新案例提名。
延慶區教委副主任陶汪來表示:「思想道德教育是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的教育,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各學校再接再厲,繼續發揚開拓創新精神,不斷創新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理念、途徑、方法,結合工作實際,抓好推廣落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教育工作中落地生根,讓同學們聽黨話、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