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鑄就靈魂,政治引領方向。「『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
闖出「長征」路子
8個長征歷史專題腳本,70餘個場館實地拍攝,700多個日夜研發,140萬在線學習人次, 2182萬次學習點擊量……這是武警警官學院出品的思政類在線虛擬課程《重走長征路》留下的奮鬥足跡,也是訓練基地探索思政育人「長征路」的重要一步。
如今,網絡已成為當代青年生活的一個重要陣地。2019年該校啟動的《重走長征路》大思政課,就是訓練基地對網絡時代最好的回應。
幾十萬字的腳本,逐字逐句推敲;沒有現成資料,主創團隊「從零開始」。
道雖遠,行則將至。網絡課程界面上,「我是紅軍」版塊成為最吸引人的內容。它通過角色代入讓學員化身「紅軍戰士」,在充滿對話感的互動中「走出自己的長征」。

「這一設計源於我們想傳遞的理念: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遠征。」主創團隊介紹道,「不同的選擇就像不同的岔路口,將不同的『戰士』帶入不同的『命運』」。這一設計構思巧妙,立意深遠,讓許多學習人員久久回味,啟迪良多。
自2020年8月1日正式上線「軍職在線」以來,該課程連續兩年都被評為「軍職在線平台上全軍最受歡迎的思政課」,並被納入黨史學習專題、斬獲多項榮譽。
主創者說,以前沒人嘗試過「網絡+思政」的做法,但沒有「闖」,何來「創」?靠着這股闖勁,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思政建設發展之路:敢為人先、不畏艱險、立德樹人。
播撒紅色種子
征程萬里,初心如一。傳承長征精神,訓練基地教員以深藏於心的執着、見諸於行的品格,把為戰育人的薪火代代相傳。
2022年,防化教研室李華成教授被授予「全軍優秀教師」榮譽。大家這樣形容這位軍齡36年的防化老兵:專註紮實,認定了目標便堅定不移——

一次講課,訓練場突然下起瓢潑大雨,不顧身上裝備沉重,他就地大聲動員:「防化兵的每一秒都關係到勝負,這堂課我們就在雨里上!」
「每次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那天雨水澆在您的臉上、但您毫不退卻的樣子!」這是訓練基地往屆學員王超軍的心聲,也是李教授從教24年收到的最難忘的教師節祝福短訊。
只問使命,只問初心,只問勇敢,無問西東。
「老教授的雨中一課,為新教員作出了榜樣,有了『活教材』,哪裡還愁帶不好兵呢?」如今,曾聆聽李教授防化課的年輕教員也陸續走上戰位,接過為學員傳遞紅色思想的接力棒,繼續播撒紅色種子。
這支隊伍,越走越壯大
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流傳着許多因信仰而聚攏、因理想而堅守的感人故事;今天走在大思政建設長征路上的訓練基地全體官兵,也從來不是孤勇者——
他們以長征的無畏,奔赴真理。訓練基地先後選派思政教員、新教員赴院校培訓,攜手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多次率隊調研大思政教育實踐基地,借鑒其他單位先進經驗,推進思政建設高質量發展。
他們以長征的團結偉力,同向而行。學員隊開展「系隊融合座談會」,啟人以理、照亮兵心;用「三會兩賽一講壇」讓人人參與到「學思政、講思政」的熱潮。
他們以長征的初心,叩問使命。訓練基地邀請老紅軍、黨史專家為大家現地授課,讓學員在「紅色故事匯」中感悟信念、淬鍊擔當;學員隊帶隊走訪國家檔案館等駐地紅色資源,厚植家國情懷。

更多的他們,是以長征的名義繼續前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訓練基地的大思政長征路步履不停:從幾個人想,到一群人創;從一顆顆種子,到一個個夢想;從三尺講台,到四方舞台……這條道路,越走越寬闊;這支隊伍,越走越壯大!
作者丨周青 楊高峰
來源丨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監製丨歐燦 張曉輝
編審丨劉建偉 嚴珊 謝菲
責編丨曹春耀 胡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