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的孩子遲早要離開家,要離開父母,學會獨立生活。
孩子的第一次比較明顯的獨立生活,就是離開家成為住校生,有的孩子初中開始住校,有的孩子高中開始住校,還有一些比較幸運的孩子大學才開始住校。
孩子離開家住校是一件大事,家長應該重視這個節點,我們要提醒孩子懂得分享的同時,也要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
孩子既要有包容和理解,又要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孩子才能在社交和生活中自如自在,既能快樂生活,包容別人,又不會損害自己的有效權益。
大一開學的奇葩事,遇到這樣的室友該怎麼辦
有一個女孩子在網上分享了宿舍遇到的奇葩事(雖然有點擔心她,不知道舍友知道了以後,舍友關係會如何)但是看完之後,還是忍不住吐槽一句:確實奇葩。
這個女孩表示大一開學以後,宿舍里總是有一股子很難聞的氣息,用過的「衛生巾」的味道,而且好像更為難聞,更為刺激。
但是女孩們總是找不到源頭,後來在打掃宿舍的時候,終於找到了源頭,原來有一個室友在床底下貼滿了用過的衛生巾。
當時發現的時候,其他女孩簡直是驚愕,外加噁心,難以形容。
大家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女生給出的解釋是:可以驅蚊。
這個理由讓其他室友都啞口無言,後來在她們的勸說下清除了這些令人噁心的、多達50多片用過的衛生巾。
這個女生又提出使用洗衣機的問題,現在大學宿舍都會配備洗衣機,她吐槽室友把沾着血的衣服直接放進去洗,這讓她感到很不適應,覺得這是不衛生的。
諸如此類的行為比較特別的室友,如果室友的行為讓我們覺得不舒服了,為了維護個人的權益,完全是可以站出來指出對方的行為,不過在指出的時候要注意保持溫和的語調,注意從理解對方的角度出發,然後再提出個人的建議,因為大家住在一起,還是要注意感情的維繫,最好不要撕破臉。
營造和諧的氛圍,靠大家一起努力
一個宿舍的氛圍如何,完全是靠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營造出來的。
大學的時候,我們專業有四個女生宿舍,只有我們宿舍是和睦的,沒有任何小矛盾,至少看起來沒有任何矛盾,其他宿舍分幫派,還有彼此不說話的,日常宿舍的主體氣氛就是奇怪的安靜。
有同學說,我們分到一個好宿舍,其實並不是,我們宿舍四個人之間肯定也有矛盾,也會有分歧,但是大家剛好都比較包容,願意溝通,願意關上門解決問題,所以才會有了後來的友誼。
我們現在都成了媽媽,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會告訴孩子如何和別人溫和相處,在不影響自己的權益的前提下,能夠讓別人覺得舒心,做到這一點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包容的心態,然後再去嘗試溝通。
不要輕易和朋友、同學撕破臉,如果因為一些瑣事爭吵,也要有主動和好的心理準備。
之所以現在說要維護好同學情誼,尤其是高中和大學的室友情誼,因為到後來會發現,這些其實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情誼,也是維繫最久的友情,大概率是一輩子,能夠一直記得對方的名字,已經非常難得了。
孩子住校前的這些囑咐不能少
個人衛生要注重,不能混用杯子,共用的設備,比如說洗衣機,大家要共同維護,上例中提到了帶血的衣服就不要用洗衣機了,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別人的隱私要尊重,孩子離家之前,我們最長囑咐他們的是保護好自己的權益,可能忘記叮囑他們要尊重別人的隱私。
同在一個屋檐下,就更要有邊界感,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除非兩個人真的互相了解,且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可以睡在同一張床上,即便如此,也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
邊界感是我們跟孩子強調的事情,即便是生活在一起的四個同學,也有自己的小圈子,這個小圈子是個人的安全地帶,是不允許別人輕易踐踏的,我們自己要有這樣的小圈子,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的這種小圈子。
這種「小圈子」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卻時刻存在着。
想要孩子成為這樣有自我意識,有主人翁的精神,同時又包容、理解別人,讓別人感到舒心,是需要長時間的榜樣作用和慢慢引導的,只要家長有這樣的意識存在,孩子就很容易形成這樣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