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2022年10月09日13:55:14 教育 1060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2004年教師節之際

《100個基層教師的口述》一書

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正式出版

這本書輯錄了教育時報

《100個教師的自述》欄目所有故事

10年之後的2014年

這個教師自述人生故事的欄目再度出發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至2022年,又有100位老師的真情講述與讀者朋友見面。與第一個「100」更加關注相對貧困的基層教師不一樣,第二個「100」聚焦更多樣的教育人生,一次特殊的經歷,一個艱難的抉擇,一項漫長的堅持,等等,努力將河南教師陽光自信、甘於奉獻、改革創新的新形象展示給大家。

8年間,靳建輝、龍慶兩位編輯先後精心采編,讓這100個教師的口述故事得以在版面上精彩呈現。對於他們二人來說,采寫、編輯這些故事,本身就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在第二個「100」完成刊發之際,他們也有太多話要說,讓我們聽兩位編輯依次講來——

生命 · 生存 · 生活

□ 靳建輝

「請您與我分享人生的傳奇,讓我為您擦亮生命的意義。」8年前,2014年的1月10日,與1999年的同月同天,本報像當年啟動《100個教師的自述》那樣,開啟了《1000個教師的自述》的旅程。

那時,剛剛走上新聞崗位不久的我,在《教育時報·人生》版的欄目啟事里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心裏卻在想,這樣一個有限的數字,自己該如何走進其中包含的每一位老師的生命歷程呢?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那天,刊發的是由河南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時任教育時報社總編輯的劉肖老師采寫的報道。這是第101位教師的故事,講述了河南師範大學退休校醫梁聲翕,為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用了整整一生時間。一個信念,用一生去實現,何其執着,何其動人。也是從那一刻起,「生命、生存、生活」三個詞一下走進了我的內心。

敬畏生命,平凡之中的閃光更為璀璨奪目

生命,這是我在回顧采編《1000個教師的自述》時,第一個想要表達的詞語。生命,是綠色,充滿着陽光,充盈着無盡的希望。而教師的生命,則是陽光的海洋、希望的海洋。但在海洋之外,他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一灣淺水;在教書育人之外,也都有着自己的一份對生命的詮釋。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第102個故事的主角劉新偉,他毫不猶豫地為濮陽市一位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女教師捐獻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此舉打破了我省在此項捐獻上零的紀錄

我還記得,自己采寫的第一位老師,是在醫院,新鄭市郭店鎮郭店小學的劉新偉老師為了挽救別人的生命,無償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當時他所在的醫院,距河南教育工作者熟知的「順河路11號」不遠。我們在病房之中,促膝長談,年長如他,對生命的詮釋是能救人一命就救人一命;年輕如我,被他的無私深深折服,也被以他為代表的群體的情懷深深打動。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後來,採訪的老師越來越多,記錄的故事也越來越多。安陽市文峰區西大街小學的俎貴常老師,雖身有殘疾,卻自強不息,成功圓夢北京奧運會火炬手。扶溝縣包屯鎮第二初級中學教師郝新華退休後,走進大學校園當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在圓自己大學夢的同時,邊學習邊寫詩,成就了自己的詩意人生。還有洛寧縣河底鎮初級中學教師高金萍,40歲便已歷經三死三生……

從他們的身上,既能看到生命賦予他們的不幸和幸運,也能看到他們對人生的無畏與抗爭。這樣的報道,既打動了作為口述記錄者的記者,又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讀者,更引起了省新聞閱評員的關注——連續三年發出評論文章,對這個欄目表示極大的肯定。一個欄目,一張報紙,一群教育人,一份大愛,成就一張名片。

現在想想,作為教育媒體人,能有5年時光,心無旁騖,主持《人生》版,采寫師者傳奇,繼承傳統,關注生命,何其有幸!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關於生存,變化之快的摸爬記錄時代發展痕迹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道:「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我們一直說,河南是一個教育大省,但還不是一個教育強省。在走向教育強省的過程中,需要無數的、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不斷地共同努力。

時光是最好的記錄者,而《1000個教師的自述》真的是時代最好的記錄者。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能在這個欄目中找到歲月的痕迹。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第110個故事的主角俎貴常,他身有殘疾,卻喜歡跑步、騎單車、游泳,還成為奧運火炬手,也曾登上珠穆朗瑪峰,用行動講述着自己的自強人生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問題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淮陽縣馮塘鄉留守兒童學校的朱秀霞老師為了給留守兒童一個「家」,幾經輾轉,租房辦留守兒童學校。她帶着學生「打游擊」的故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掙了錢,在城裡買了房。隨之而來的是,許多農村孩子也被轉進了城裡學校就讀,就出現了城市學校裝不下、農村學校填不滿的現象。

羅山縣竹竿鎮中心小學教師劉元明當時無奈地和家長說「別偷偷轉走我的學生」,讓我們看到農村學校當時發展的困境。前些年,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曾一度很突出,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為爭生源,民辦園之間的「內卷」分外嚴重,同為民辦園的浚縣新鎮鎮小太陽幼兒園,園長陳玲在發展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緊跟國家政策,為孩子負責的態度讓人欽佩。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2016年前後,鄭州市城區發展迅速,城中村快速消失。當時辦在城中村的鄭州市二七區星源學校轉移到郊區,由千人校急轉為百人校,學校校長武立軍幾近絕望:「城中村拆遷,幾乎把我的學校拆散了。」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斷發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舊問題會消失,新問題會出現。對於教育和教育人來說,一個在不斷地傳承、變化,一個在不斷地傳承、適應變化。

留存的文字最能對比前後的區別,我們也希望用留存的文字告訴每一位教育人:大自然的規則是「適者生存」,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適者」,只有不斷地學習、進步、緊跟時代的發展,才能對每一個孩子負責。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常於生活,堅守之下的情懷最是動人心弦

在採訪記錄老師們故事過程中,我有一怕——怕聽到他們的哭聲。身為師者,在學生面前,他們都是最堅強的存在,都是壓不彎、打不垮的傳奇。

也許是「同行」,也許把僅有一面之緣的我當成了朋友,他們在做出決定、與我聯繫、要講出自己的故事時,就變得柔軟了,找到了自己情感的宣洩口。他們敞開心扉,我生怕自己辜負了他們的厚望。

忘不了濮陽市油田第十二中學教師劉慶媛的抽泣。伴隨着一聲啼哭,她的女兒來到了世上。孰料,出院的第二天,便又被送進了病房。孩子被診斷出重度腦癱,後又因一次肺炎差點奪去性命,她堅持為其治療,最終救回。18年的精心照料,女兒學會了喊「媽媽」,還能簡單對她的話進行回應。當她說「我活一天,就好好照看她一天」時,我和她的眼淚都滾出了眼眶。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第140個故事的主角苗旭峰,自9歲讀報便與《教育時報》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學畢業後登上講台,把時報形容為「給了她教育初乳的人」,她講述了自己與時報的30年情緣

民權縣程庄鎮西胡庄小學教師宋獻忠,孫子「臭蛋兒」意外失蹤。兩年時間,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卻依舊沒有孫子的任何音訊。家中積蓄花完,兒子兒媳也因為孩子丟失鬧離婚,眼看家就要散。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再抱一抱孫子。一位老教師,邊哭邊講,那種辛酸,誰能分擔?

當然,我也害怕他們生活中遇到波折。武陟縣大虹橋鄉西張村學校教師宋延明多年想要職稱晉陞而不得,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朱庄小學教師趙娟麗治病遇到醫托,滑縣趙營鄉初級中學教師李蘭芝在領獎途中父親病逝,都讓人心裏分外沉重。

我最開心的是,他們能各自講述各自的幸福。沈丘縣醒民高中教師李紅霞在成長過程中最難的時候總能感受到國家的溫暖,封丘縣潘店鎮大辛庄小學教師任明傑把特崗生活過成詩,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教師楊中芳騎着摩托八千里路闖珠峰,鹿邑縣王皮溜鎮馬庄小學教師與武警丈夫的愛情翻越了唐古拉山……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生活就是這樣,充滿着酸甜苦辣咸。他們的故事讓我們認識到,在校園裡不管是嚴厲的、溫情的、剛毅的、愛笑的老師,生活中都是常人,他們有喜怒哀樂,亦有七情六慾。他們與常人不同的是,不管生活是艱辛或是幸福,一走進校園,他們會立刻化身為孩子心目中的最強者、領路人。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自己活成了大寫的「人」,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千千萬萬大寫的「人」。很感謝,他們讓我見到了他們柔軟的一面。很感謝,在幫助他們「擦亮生命的意義」的同時,他們也賦予了這個欄目、這張報紙更多的意義。

未來,《人生》的故事不會間斷,希望更多的老師,走進這個「人生直播間」,講出心中柔軟,留下一個片段,給歲月,給未來的某一天,再遇見。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講師者故事,令我成長

□ 龍慶

《1000個教師的自述》,說是「自述」,其實記者和編輯也要參與其中,許多欄目的主角並不善於講故事,采編者都需要為其釐清思路、調整結構。或許有人會覺得,全省有這麼多的老師,怎麼可能找不到有故事的人,怎麼可能選不出「精」的故事。

在我看來,好的自述選題的發現過程,是一種「守株待兔」,是一種機緣巧合式的「遇見」,如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信陽市羊山外國語小學教師蔡永清,這位既會彈吉他又會帶班的好老師,是我無意間看到他抱着吉他彈唱的照片,便加上其微信偶然結識的;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再如濟源示範區沁園中學教師趙鳳鳴,這位以舞育人「快樂帶娃」的體育老班,是在第三屆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動中結識的;

又如南陽市第七中學的殷德靜老師,是我在首屆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現場評估中,看她發言時十分激動落淚因而結識的……

這樣「偶然」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老師的經歷需要采編者有一雙時刻在線、時刻在發現的眼睛,有貼近教師生活實際的「通感」,以及體察人性、感懷世事的敏感。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仍記得我第一次獨立采編欄目稿件的窘迫場景:採訪過後,極盡華麗讚美之詞,寫成了一篇超長「頒獎辭」。成稿之後還沾沾自喜地品讀起來,待到要登上版面時,卻被要求換下修改。反思過後,才明白自己忽略了版面的定位,以及欄目都是貼近教師生活實際、用自述口吻講述故事的要求。

從那以後,我堅持每次都留下自述者的採訪錄音,戴上耳機一遍一遍地認真聽,生怕錯過每一個可以寫到文章中的「點」,能用原話就用原話。與此同時,還要考量怎樣用最樸實平淡的語言,講述教師最真實、最可愛的生活敘事,如何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用更巧妙的方式訴說。

來自洛陽市孟津區平樂鎮的黃光偉老師,與眾多站在廣闊舞台的自述人不同,這位來自鄉村、紮根鄉村一輩子的教師的人生理想僅僅是購買人生中第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對於一位生活在鄉村多年勤懇教學的教師來說,買車,一定是一筆巨額消費。如何將這位無數鄉村教師的縮影真實而生動地描寫出來,成了我的難題。

後來,我從這位老師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出行方式入手,並以這位老師這些年的工作、成長經歷為背景,將他的故事融合到4次出行方式「步行——騎單車——開代步車——開新汽車」的變化中。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第169期的主角盧文建,曾講述了自己因病視力嚴重受損後與妻子相互支撐、繼續追尋幸福的故事。今年教師節,盧文建榮獲「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師特別獎

成稿後,我忐忑這樣的文章是不是會太過普通?但就是這樣一篇我自己原本「不看好」的文章,卻獲得了讀者的支持,有讀者在微信評論區留言:「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黃老師見證了教師地位的不斷提高,是一位有追求不斷進步的老師」……萬餘次的微信點擊量,無數的祝福話語,讓這位樸實勤勞的鄉村教師形象被更多人看到。

隨着欄目的前行,故事也走上了更廣闊的平台——我得以有幸結識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仰國維老師。仰老師參與了手語國歌的編寫工作,讓手語國歌在「兩會」期間得以展示。在河南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劉肖老師的幫助下,仰老師的故事登上了《中國教育報》,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這位老師和他的故事……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很幸運,跟隨《1000個教師的自述》,我領略過一些老師的倔強,為因職稱問題而困擾的劉根文、師永勝老師發過聲;我感受過一些老師的熱愛,為執着愛好的馮少剛、朱磊老師展示過他們的「收藏」;我體會過一些老師的不易,為身處困難之中卻仍保持積極的李淵、靳塬統、王變變老師講述過他們的樂觀……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當然,故事並不會在報紙、微信的報道後結束,總會有後續——師永勝老師的情況受到當地關注,在他自身的努力下,他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職稱的晉陞;朱磊老師在新鄉市第二中學成功開辦無線電科技博物館,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習;靳塬統、王變變老師繼續在鄉村紮根,堅守他們的理想,成為「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師……

能與這些最可親、最可愛的老師同行一段日子,並記錄一段他們的一種人生,是我作為編輯成長路上的一種幸運。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村上春樹曾說:「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但對於欄目曾報道過的主角們來說,短短的一篇記錄文章,只是他們精彩人生的一個里程碑,他們依然在尋覓的路上。

願他們走出《人生》,依然是可敬可愛的教師;願他們始終可敬可愛,擁有最美好的人生。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原載:《教育時報》

作者:教育時報記者 靳建輝 龍慶

喜訊通知欄:

獲得9月23日「莫國夫贈書」的以下10位朋友請提交個人信息:

1.leaf 2.雪中梅 3.青青子衿 4.華藝🎉 5.虹艷

6.小軍2022 7.萱媛 8.王林浩 9.金·曼陀羅 10.【坐看雲起】

恭喜這10位朋友,請在10月17日中午12點之前(過期視為放棄)用微信給「河南教師」發信息,告知個人中獎序號、詳細地址、姓名和電話。請註明莫國夫贈書字樣。地址一到,小師將統一郵寄,請耐心等候!

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又是100位丨老師,我聽見您紙上的心跳 - 天天要聞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瀋陽這所高中,人文特色首屈一指! - 天天要聞

瀋陽這所高中,人文特色首屈一指!

夯實教育根基 學校砥礪發展瀋陽市26中學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1952年建校,1995年被評為第一批市級重點中學,2016年晉陞為瀋陽市標準化高中,2018年晉陞為瀋陽市優質化高中,2021年被評為瀋陽市優質特色高中,2022年被評為遼寧省特色高中,2023年被評為瀋陽市教育教學改革典型校,2024年被評為遼寧省國防體育運動突出貢獻單...
考試、錄取時間定了!浙江2025年高考招生工作通知發佈 - 天天要聞

考試、錄取時間定了!浙江2025年高考招生工作通知發佈

浙江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剛剛發佈,有關實施方案出爐。針對今年高考招生工作,浙江有哪些重要部署?考試和錄取如何安排?一起來關注~2025工作重點全力保障高考組織安全平穩。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省教育強省建設大會精神,堅持「穩
剛剛通報:免去副院長職務、撤銷國家獎學金! - 天天要聞

剛剛通報:免去副院長職務、撤銷國家獎學金!

近日因發表14篇SCI論文並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本科生劉某喬受到廣泛關注(詳情戳↓)舉報信中列舉其中兩篇論文圖表高度一致。重慶大學剛剛發佈通報稱,學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調查核實。
聊城大學怎麼樣? - 天天要聞

聊城大學怎麼樣?

聊城大學怎麼樣?聊城大學這所學校在山東可是小有名氣,校園環境挺不錯的,綠樹成蔭,花兒朵朵開,走在校園裡心情都跟着好起來。教學樓、圖書館設施都是新的,學習氛圍也挺濃,老師們大多都挺認真負責的,上課認真負責,課後有啥問題也能耐心解答。
鐵路最好的五個專業學校? - 天天要聞

鐵路最好的五個專業學校?

鐵路最好的5個專業學校。如果你對鐵路有着一腔熱血,夢想着駕駛着長長的列車穿梭在祖國的大好河山,或者想成為鐵路背後的技術大拿,那這幾個學校你可得好好記一記了。
本科生髮14篇SCI論文,「拼爹學術」是給自己挖坑 - 天天要聞

本科生髮14篇SCI論文,「拼爹學術」是給自己挖坑

近日,重慶大學一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SCI論文14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一事引發社會關注。5月10日,重慶大學對此發佈情況通報稱,2021級本科學生劉某喬系該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某華之女,劉某華安排劉某喬參與了其本人部分署名論文和專利的研究工作,存在論文和專利署名不當的學術不端行為。事件源自一篇《重慶這8位同學獲...
吃得好住得好,也是高中核心競爭力 - 天天要聞

吃得好住得好,也是高中核心競爭力

據南都報道,近年來,廣州持續推進普通高中基礎設施建設,多所示範性高中紛紛上新,新投入使用的校區不僅與學校本部實行一體化管理,並且憑藉嶄新的校園設施和優越的食宿條件,持續吸引着眾多中考生和家長的關注。在過去,人們選擇高中時,往往優先考慮師資、教學水平和學習氛圍等,但從此次報道看,優越的食宿條件儼然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