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優秀好還是不優秀好,其實這是一個讓人很難回答的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
孩子優秀的,考上985或211大學的,回家鄉的可能性基本上等於零。如果在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城市就業,房子問題是橫亘在他們和他們父母的一座大山。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礦,大多數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單獨靠孩子是無法解決房子問題的,肯定要父母傾力幫忙,甚至掏空上一代人的家底。這對他們而言,必然要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這些在家鄉父老面前優秀的子女們還要面對不斷上漲的物價和教育成本。
筆者身處在一個四五線的小城市,身邊有三個同事的子女都很優秀,考上985或211大學,畢業之後兩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有進私企,有在國企,有進入體制內。但是他們要想在這個城市穩定下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他們的父母親都是工薪階層,在外人看來,優秀的子女是值得他們炫耀的面子,但在里子上,他們的幸福指數可能要打一個折扣。不僅要付出巨大的經濟支出,如果他們隨子女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對於他們而言,遠離自己生活的故土,也就意味着孤獨和寂寞。也許要犧牲上一代人的幸福生活,他們子女的下一代才能真正融入這個城市。
反觀子女不是特別優秀的,考個一本、二本或者讀個本省公費師範生的,等等,子女回到家鄉就業,在父母身邊,房價相對便宜,不需要幾代人的積累,對於子女本身和父母而言,幸福感應該也是挺高的。
在生活中,特別優秀的子女必然是在父母的注視下越離越遠,振翅高飛,與父母漸行漸遠,緣分淺薄;而並不突出的子女,反而是父母在日復一年的衰老中,感覺到他們的重要性和必要,也許這就是生活的矛盾之處,十全十美的東西畢竟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