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2022年07月02日10:45:06 教育 1623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某種意義上,交卷並不是高考的結束,填完志願才是。

今年一共有1193萬考生參加高考,也是恢復高考45年來,報考人數最多的一年。在這個越來越龐大的數據匹配機制中,志願填報變得尤為重要。

它意味着商機。在中國,現存高考志願填報相關企業超過了2000家,數量排在前三的省份是河北、內蒙古、山東,收費最高可以到數萬元,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它也關乎命運。仍然有許多學生因為缺乏志願填報的信息支持,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這裡,並影響着他們未來的學業、就業選擇。


文 |易方興

編輯 |金匝

運營 |栗子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志願大戰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一台電腦不夠,得搶3台。

早上7點,早飯都沒吃,內蒙古的陳思雨一家就開車沖向網吧。附近的網吧已經爆滿,新的網吧開車過去需要十幾分鐘,她調查過,那裡的機子更新,速度更快。

在內蒙古,網吧才是一個考生的最後歸宿。整個7月,內蒙古一機難求。每台電腦包機一天100塊錢,陳思雨包了3台,精細化分工,「一台專門用來看精確到秒的北京時間,一台用來登錄志願系統,最後一台隨時查詢大學和專業情況」,每台電腦都要有「舵手」負責操控,這個工作落到了她和父母頭上。

和其他省份的平行志願不同,內蒙古採用的是全國唯一的動態排名機制,在這個系統里,考生報考心儀院校和專業後,能實時看到自己的排名,也可能會被分數更高的人擠出,直到系統關閉前,可以反覆修改志願。但是,每人最終只能選一個院校下的一個專業。

陳思雨形容,「炒股票一樣」,驚險又刺激。她的分數不錯,過了一本線,她要做的,就是像守城的將士那樣,讓自己的名字,在第一批次的錄取名單里堅守到最後一秒鐘,一擊即中,因為一旦落選,就會滑檔,直接進入第二批次的錄取。

這場驚心動魄的志願大戰里,另一個角色變得格外重要——那是陳思雨花了將近一萬塊錢請來的志願填報專家,也是她的軍師。排名在變,軍師的指導也會變:下一步要怎麼做?是求穩還是跟隨興趣走?怎麼去尋找最完美的平衡?

像陳思雨這樣,只包3台電腦,只能算是普通。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她的一個同學一口氣包了10台,親友們和志願填報機構的老師們在網吧坐成一排,嚴陣以待。由於每申請一個專業,都要輸入驗證碼,所以,就連填寫驗證碼這樣的小事,這位同學都請了機構一個手速最快的老師操作,陳思雨填一個驗證碼要七八秒,那個老師可能只需要一兩秒。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圖 / 視覺中國


除了最刺激的內蒙古,其他省份對志願填報的重視也毫不遜色。陝西省安康市的王曉桔,打高二起,父母就給她找了一家志願填報機構,簽約之後,每一學期都會有一個專門的輔導老師來記錄她的月考、大考、聯考成績,並且在高考出分後提供兩次時長為40分鐘的當面指導,最終確定她的志願。在安康,一個貧困人口數量位居陝西第一的小城市,這樣的服務收費6000元,還是折後價,如果等升高三後再找,會漲價到一萬多。

高考出分那天,王曉桔和母親抱頭哭了一個多小時。她的分數也過了一本線,但比她估算的低了二三十分,去不了省外的985,她覺得「很不甘心,不是自己的水平」。儘管父母口頭上從來沒要求她的成績,但她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很大的期待——為了保證她的午休,媽媽專門給她找了一個「小飯桌」,吃完還能有地方睡會兒午覺;志願填報機構給的那本填報指南,「那麼厚,我媽在上面做滿了筆記」。

後來,王曉桔和父母從安康坐上大巴,前往西安的志願填報機構,去接受那40分鐘的面對面指導。在車上,她茫然地看向窗外,心情沉重,覺得自己像個戰敗的士兵,不知道接下來這條路要怎麼走。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信息不對稱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填報志願時的迷茫和挫敗,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信息不對稱。

回想高中三年,陳思雨從來沒有感受到,學校或老師提供過任何高考志願填報的信息支持,沒有哪一種教育,是在指導她怎麼根據高考志願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直到填志願當天,她都沒搞清楚985和211大學的區別到底是什麼,自己到底對什麼專業靠興趣。唯一明確的是,她特別想去南方念大學,尤其是上海,因為高三那年,她看過一部偶像劇,那部劇里的一些情節,就是在上海師範大學的校園裡拍的。

比起教學生們怎麼填志願,陳思雨的學校更關注成績。她的年級一共有23個班,只有前4個是重點班,每次大考過後,整個年級都會排名,重點班上成績最差的3名同學會降級到非重點班,陳思雨也因為好朋友被降級而傷心過。在這個機制里,學生們感受到一種超乎年齡的現實殘酷,大家都在拚命「內卷」,考更高的分數,其他需求都是排在其次的。

還有一些學校和老師,雖然會給學生提供志願填報的經驗,但又是片面的。在陝西安康時,王曉桔的高中班主任有一個觀點——「考不出省的人是沒出息的」,每次講起這個,班主任的語氣就變得強烈:「你們一定要去北上廣深讀大學,才能開闊眼界。」

有一次,王曉桔成績波動,老師找她談話:「再這樣,你就只能在省內讀大學了。」她一度覺得,如果真的發生了,「該是多麼不齒的一件事」。安康不發達,但重教育,一個盛行於當地的觀念是,一定要走出去,千萬不要留在本地。到了填報志願時,王曉桔最大的願望也是,要填一個外省的學校。

葉曉陽,布朗大學教育經濟學博士後,本科和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於密歇根大學。他多年以來的研究方向,是試圖用行為經濟學和人工智能改善學生的教育決策,其中就包括高考志願填報對個體命運的影響,以及如何更科學地填志願。這項研究他做了7年,也感受到許多高中老師和學生們在志願規劃這件事上的信息不對稱。

有一次,葉曉陽給寧夏的一些高中老師做調查,發現有些老師連平行志願是什麼都不知道。有一半以上的老師認為,他們的建議對學生的志願填報很重要,而學生群體里,只有5%這麼認為。家庭背景相對弱勢的學生,面臨的困境更大。他發現,在高考分數相同的情況下,農村學生會比城市學生錄取到平均質量更低的學校、就業前景更差的專業(即「高分低錄」)。

相比之下,同樣是內蒙古的楊柳要幸運得多。她在通遼一中就讀,班主任叫劉彥偉,四十齣頭,教英語。從高二起,劉老師每周會抽出來半堂自習課,介紹他了解的大學、專業知識,跟學生們聊未來的打算,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專業。開家長會的時候,他也不忘跟家長強調,要早點幫孩子確定未來想學的方向。後來,楊柳才知道,不是每個高中老師,都會像劉老師那樣幫助學生進行規劃人生,還有一些學生,最終只能選擇志願填報機構的指導。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填報志願的機構打出令考生和家長心動的標語。圖 / 張斌(福建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短兵相接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戰鬥打響了。

劉思雨的高考成績是550+,高出當年內蒙文科的一本線70多分。上午9點,內蒙古動態志願系統開啟,截止時間是下午2點,在這5個小時里,她要找到一個用來堅守的「陣地」,既不至於浪費分數,也不至於滑檔。

網吧里嘈雜起來,一些家長們點燃手裡的煙,四處瀰漫著一股焦慮的氣息。在請志願填報專家之前,劉思雨在一本里找過五六個備用志願,但當天,家裡花費重金請來的專家臨時建議,讓她報提前批,因為「提前批的一些學校比一本的更好」,她的計劃被打亂,只能現找。

上海交通大學,這是她想去的大學,但很快,她就被更高分的人擠了下來。接着,她又試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再次被擠下來。這時候,她和父母已經有些着急了,連午飯都沒怎麼動筷子。專家突然提出一個建議:「可以報華僑大學。」這是一個劉思雨從沒聽過的大學,專家說,這個大學比較冷門,容易報,而且是中央統戰部直屬的。直到後來,劉思雨才知道,華僑大學既不是985,也不是211。

時間不等人,到了這會兒,也只能聽專家的。劉思雨先報了華僑大學的對外漢語專業,這個專業在內蒙古只招兩個人。她填進去的時候是正好排第二。但快到截止時間時,她再次被一個人擠到了第三。已經來不及換大學,只能換專業,她又換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

當時,報什麼專業對她來說,「只要好就業就行」。在她有限的認知里,漢語言文學、會計、法律,這三個萬金油專業是比較好就業的。高三時,她曾看過公務員崗位要求,記住了「漢語言文學」的需求比較大,這也是她最後選這個專業的原因。

這一次,她守住了陣地。在接下來一個多小時里,她始終排在了專業下的第一名,比第二名高了十幾分。那時候她沒顧上想「分數被浪費」這回事,只覺得很開心,終於能報上了。

相比之下,覺得自己考砸了的王曉桔,採納了志願填報機構的另一種策略。坐了3小時的大巴車,王曉桔一家人出現在西安的志願填報機構,那裡已經聚集了不少家長。陝西填報志願就三天,所有的需求也都集中在這三天,說是諮詢40分鐘,但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超時。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一對父母正在為孩子查看志願表。圖 / 視覺中國


終於輪到她了。父親先給了個意見,希望女兒報師範類專業。但王曉桔特別不願意當老師,填報的老師支持她,「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接下來的談話圍繞她來進行。陝西可以填6個平行志願,第一個志願,她先定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那一年中科院第一次在陝西招本科生,知道的人不多,雖然分不太夠,但可以沖一衝。接下來的志願,她填了華東師範大學、山東大學。之所以也願意填師範類,是她覺得,「如果能去985,師範類也可以接受」。

但接下來問題來了:要不要填陝西的211西北大學?受班主任影響,王曉桔一心想去省外,但填報的老師強烈建議她也填上,二人發生了分歧。最後,老師通過專業優勢、貼合興趣等理由說服了她,她在志願里又加上了西北大學的漢語言文學。

最後,她對自己說:聽天由命。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市場瘋狂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志願填報是門生意。每到高考季,也是志願填報機構的創收季。機構們就像蜜蜂追逐花期,頻繁遷徙,這幾天可能在一個省份輔導完,接着又要去另一個省份繼續。

在楊柳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志願填報的機構們會緊盯家長來學校的時候,比如家長會、動員會這樣的日子,提前接到通知,在學校門口站一排,發彩色傳單,輔導一位學生填報志願,收費平均都在一萬塊錢以上。

王曉桔也曾在高考志願填報機構兼職過。6月的25日、26日是當時最忙碌的兩天,機構的大廳能容納100人,但在這兩天里也不夠用了,還得臨時租下隔壁和樓上的辦公室。老師們都顧不上吃飯,只能抽空啃兩口麵包。當時,王曉桔的任務之一,就是安撫在外面排隊的家長。她發現來做諮詢的大多是媽媽,爸爸很少,最遠的一個媽媽住在榆林那邊,她給這位媽媽打電話時,對方還在地里干農活,但這個媽媽,最後也花了9000元,來為女兒做這樣的諮詢。

陳思雨所在的城市,當地最權威的志願填報老師,一次收費也是1-2萬元,而且,這位老師還會把填報時間相同的四五名學生約到同一個網吧里,同時多線操作。在當地,她的家庭不算富裕,能找到當時小有名氣的志願填報老師,還需要父親動用人際關係,更為出名的老師就更難約了,即便是想辦法找到了,對方也不一定有檔期。陳思雨的發小更誇張,當時在志願填報機構花了兩萬多,這個價位意味着可以享受到更豪華的服務:會有兩個報考老師,以及兩個操作電腦的員工,服務於這一整個家庭。

陳磊成立志願填報機構已經8年,一開始,他覺得這份工作只是彌補考生和家長的信息差,後來,他才發覺不能止步於此。高考相關的政策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首先得「把遊戲規則全部搞通、搞透」,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這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機構要做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這塊;第二是要幫助學生建立決策模型,興趣、擅長、城市、收入,優先級順序怎麼排?這樣最後才不會為決策後悔,因為那是你自己想要的。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不少考生和家長在高考結束前並不十分了解院校信息,考後亟需專業人士幫助。圖 / 視覺中國


有一年,陳磊遇到一個分數只夠上二本的女孩,成績一般,家人希望女孩將來去小學或是幼兒園當個老師。但陳磊聊天發現,女孩很有愛心、有耐心,收養了5隻流浪貓狗,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喂貓和狗,還要帶它們遛個彎。「這件事情她堅持了一個高中」。

「我問她,你願不願意將來長期跟貓狗打交道?她說願意。」那次諮詢,陳磊說服了她的家人,不要逼着孩子上師範,他建議報雲南農業大學的動物醫學專業。

這個女孩的命運,因為志願有了些許改變。畢業後,她在雲南一家寵物醫院幹了三年,後來回西安創業,開了一家寵物醫院,年收入百萬,還給他送了一面錦旗。陳磊經常說起這個故事。「所以我們做決策,尤其是關於人生的選擇性決策,要從人的閃光點出發。」

但這一行魚龍混雜,不同的機構、不同的經驗下,填志願的策略、優劣也會不同,「有的新手,沒有經驗,就喜歡安全第一」。陳思雨發小就是如此,他的分數線剛過二本,機構承諾,「一定會報上二本學校」,但最後,因為策略偏保守,選了一個不太好的學校,發小覺得分數被浪費了。

就像葉曉陽說的那樣,在充滿不確定的志願填報戰里,如何尋找最優解,是永恆的難題,這並不是單純靠商業性的努力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過去這幾年,他一直在摸索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比如面對學生和老師的講座,以及一對一的輔導,去彌補信息差。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選擇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某種意義上,陳思雨和王曉桔是相似的兩個人。她們的成績都在一本線之上,都受困於信息缺乏,最後都不得不付費向志願填報老師尋求幫助,最後也都選擇了漢語言文學專業。但不同的志願填報老師,給了她們不同的策略,一個一味求穩,另一個則更加務實,最後,就有了道路的分別。

志願填報結束之後,陳思雨順利收到了華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的「戰爭」結束了,去南方的願望也實現了。在福建的4年,校園鬱鬱蔥蔥,她住4人間的宿舍,有獨立衛生間,她很滿意。

但她會有點兒後悔選擇了一個雙非大學。「後來會發現,真的開始找工作,大家對大學的劃分,比如說像211、985,它的界限還是比較明顯的,這個時候多少會有點後悔。」

她偶爾也會想起那個家裡花重金請的填報志願專家,「他只負責你一次,幫你度過了這一天,你確實上了大學,他的錢就賺到手了,但其實一個選擇會關係到你後面很多事情,比如你的求職,你的未來發展。」

陝西安康的王曉桔,經歷了不一樣的情緒變化。6個平行志願,最終錄取她的是西北大學。

她沒有多開心——還是沒能考出省去。高中畢業後的暑假,父親開車帶着她,特地去西北大學轉了一圈,她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就是以後4年我要待的學校了,學校很大,沒有特別滿意,也沒有特別不滿意。」


當報高考志願成為一門暴利生意,她們花費數萬元讓別人決定未來 - 天天要聞


▲王曉桔入學後,西北大學新修了玉蘭湖。圖 / 視覺中國


心態變化,是在進入大學之後發生。她趕上了西北大學翻新,住進了新的宿舍樓,吃到了新食堂,用上了新體育館,一切都是新的。她也學到了喜歡的專業,覺得「還蠻有意思的」。西北大學的漢語言文學是重點專業,作家賈平凹遲子建,導演黃建新等都畢業於此。就算是找工作,在西安的認可度也比較高。這讓她漸漸意識到,當年班主任說「考不出陝西就沒出息」,其實並沒有那麼絕對。

王曉桔甚至有些感激當年志願機構的那位老師,尊重她的興趣,也為她加入了西北大學的選項。尤其是研究生考到了華東師範大學之後,她更相信了這一點。「你在哪個城市讀大學,其實也沒有那麼深刻的影響。即使是當年我去了北上廣深,但學了不喜歡的專業,我依然會很痛苦。」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江蘇師生共戰阿里數學大賽,老師125名學子12名 - 天天要聞

江蘇師生共戰阿里數學大賽,老師125名學子12名

在知識的海洋里,師生關係常常被視作是知識傳遞的橋樑,老師引領學生探索未知。然而,在最近落幕的阿里全球數學大賽中,來自江蘇漣水中專的王閏秋老師和她的得意門生薑萍同學共同參賽,卻演繹了一場現代版的「師不必賢於弟子」的佳話。
雷軍回應返校照片被畢業生模仿:感謝學弟學妹支持,也祝大家開心 - 天天要聞

雷軍回應返校照片被畢業生模仿:感謝學弟學妹支持,也祝大家開心

近日,隨着一年一度的大學畢業季拉開帷幕,不少畢業生紛紛曬出自己的花式畢業照,其中,武漢大學畢業生模仿知名校友雷軍拍攝同款畢業照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武大畢業生模仿雷軍拍攝同款畢業照。視頻拍攝/九派新聞實習記者 符程郡 6月15日晚,雷軍在抖音平台發佈一則視頻,視頻中有人向雷軍展示短視頻...
什麼是向量空間?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向量空間?

向量空間是線性代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研究線性方程組和矩陣等問題的基礎。本文將介紹向量空間的定義、性質以及一些應用。定義向量空間是一個集合V及其上的兩運算:向量的加法和標量與向量的乘法,滿足以下條件:1.加法滿足交換律、結合律和存在零向量
這組照片太難得了!上世紀高考現場,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 天天要聞

這組照片太難得了!上世紀高考現場,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高考就相當於一個分水嶺,有太多的人將希望寄托在了高考那場考試之中,所以每年在高考那兩天的時候,孩子和家長都會緊張。不過要是上一個不太好的大學,也只是比普通人稍好一些而已,然而在上個世紀的時候,高考真的能夠讓一個人的人生實現翻
姜萍:在專科學校自學偏微分方程,她的數學天賦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姜萍:在專科學校自學偏微分方程,她的數學天賦從何而來?

一、初識數學的魅力中學時期,數學對於我而言猶如熠熠生輝的光輝,指引着我在學術之路上前行。荊棘叢生的數學問題,對其他同窗來說可能是無法逾越的鴻溝,然而於我而言,卻是探索求解的寶藏。這份獨特能力使我感到欣喜又略帶迷茫,儘管家長和教師反覆告誡我要
17 歲中專女生自學全英文版偏微分方程,在阿里數賽中突圍而出 - 天天要聞

17 歲中專女生自學全英文版偏微分方程,在阿里數賽中突圍而出

本尊為姜萍,專註於時裝設計研究。數學深奧美妙令我痴迷。自初中起,這一熱愛便悄然生根發芽。隨着學識增長,常規數學課堂已無法滿足我求知慾。故此,我期待更深層次地鑽研數學,使自身在探尋之路上愈發堅定不移。自踏入中學校園後,本人數學才華獲得知名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