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徐崢憑藉《我不是葯神》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這部電影在豆瓣也維持在9.0的高分。
但要說起徐崢的成名作,那還得是這部承載了太多80後、90後的美好回憶,當之無愧的童年經典。
徐崢的實力不僅因這部劇被大眾所接受,如今「徐崢式」的喜劇也仍在被模仿,他也因為這部劇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春光燦爛豬八戒》——
這部劇在當時有多火?
湖南衛視收視率最高達到23.42%,還掀起了神話劇的熱潮。裏面的很多角色和橋段,即便是放到現在看依然很經典。
徐崢扮演的豬哥哥胸掛豬牌,憨直可愛,又誇張又有趣。有人在公眾場合碰到徐崢,稱呼他的不是「徐崢」,而是「豬八戒」。
直到2010年,他和王寶強的《人在囧途》上映後,觀眾心中「豬八戒」的形象才慢慢淡去,這部作品,也真正了成為不少人心中最深處的經典之作。
時隔20年,在豆瓣也維持在7.8分,這個分數,在國產電影里算是很高的了。
但就是這樣一部深受大眾喜愛、讚譽滿身的劇作,卻也擁有不少差評,這是為什麼?
一方面,當初的國產劇確實很正很強,2000年前後播出的就有《大明宮詞》、《少年包青天》、《太平天國》、《紅蜘蛛》等,每一部都紅遍大江南北,就在現在看來,也都被奉為經典。
而《春光燦爛豬八戒》想要在已經脫穎而出的基礎上,再大紫大紅,難度也是不小。
另一方面,《春光燦爛豬八戒》的劇情實在太過前衛大膽。整部劇記述了豬八戒在西行前由豬變人,又由人變神的過程,發生在「西天取經」之前。
所以它的宗旨就是「無中生有」,編劇融合民間神話傳說和搞笑橋段,二次創作,顛覆原有神話印象。
另外,完全拋開情懷,這部劇要批評的還是一些客觀因素,劇情邏輯方面漏洞百出、表演較為誇張。
再加上作為一部神話故事,特效方面顯得不真實,這些加起來也不免有網友說這部劇又雷又臭又長了。
但是,《春光燦爛豬八戒》如今已經有20歲了,當年的作品,各方面拍攝條件都比較差,而它從老掉牙到現在的老劇經典,它的成功是很難複製的,朱哥哥和小龍女的悲劇愛情,成為我們心頭20年來最大的意難平。
作為《西遊記》的衍生劇中最成功的一部,年少時我們看它,不過一場鬧劇,如今回味,它像極了每個80後、90後少不更事時,遇到的愛情。
而它之所以被我們銘記至今,不是把我們逗得前仰後合的梗,也不是厚重的童年濾鏡,而是想起它時,心底湧上的那一陣悵然。
不過最近,《春光燦爛豬八戒》將要被翻拍成電影,可能會在今年上映。在主演名字里,陶虹將繼續出演,但其他的幾位都是幾乎沒有什麼作品的新生演員。
在我看來,在如今國產翻拍屢屢翻車的前提下,前有《鹿鼎記》,後有剛上映僅5.5分的續集《追虎擒龍》,奉勸一句,還是不要接着毀經典了,找個大眾喜愛的題材,用心拍攝一部好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