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拍了三期視頻,收到了許多朋友的問詢,核心有兩個問題。
第一:就是前期購買的音響系統聲音不是太好聽,該怎麼調整。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只要器材不是很差,那麼聽一般的音樂都不應該出現惡聲。
注意我的意思是說聲音不會差,至少來說不會出現惡聲惡氣。如果出現了惡聲,那麼一般情況下是由於使用了垃圾線材所導致的,或者是房間原始聲學狀態出了問題,有強烈的低頻駐波疊加或者是強烈的中高頻反射疊加,導致了聲音能量的不平衡。
但想要更好聽或者達到更高的聽感水準,那麼就需要下細的調整音箱擺位和器材相互之間的搭配,這其中也包括線材以及輔件,
另外我所說的一般的音樂是排除大動態大編製的音樂以及錄音本身就不太好的音樂。
大動態大編製的音樂對器材的要求更高,這就好比普通家用的轎車你卻想讓他有風馳電掣般的跑車那樣拉風,這確實有些讓它為難,
而且不同的音箱和器材都有各自的個性,與之相合的錄音,聽感才會更舒適。所以聽發燒還是要找准器材本身的定位,讓它做它自己擅長的事。
為此呢我這邊近期收集了一些發燒的錄音,方便大家更容易的去測評家裡的發燒器材,( 需要的朋友可以留言問我拿,因為平台不讓留網址鏈接 ,所以請見諒 )
大家可以用耳機先在手機或者電腦上聽聽大概,然後帶着這種聽感去對比試聽家裡的器材,感受一下兩者之間或好或差的區別,這樣才能做出相應的正確判斷。
耳朵是訓練出來的,要多聽多對比,這樣才會逐漸形成自己對於好聲的主觀判斷。
我在家辦公的時候一般都是邊聽音樂邊辦公,好像一聽不到好聽的音樂就渾身不自在,感覺缺了點什麼,大家也可以按照這個方式多訓練自己的聽感。
第二:關於撿漏,很多人的認為是市面上所謂好品牌標價大幾萬或者更昂貴的器材以很低的價格拿到手才算是撿漏。
其實我覺得大家忽略了品牌溢價等等問題。對於差不多水準但售價卻低好幾倍的器材,我覺得那才是我該介紹的撿漏,那才是器材合理的售價。
當然更貴的器材聲音表現會更優秀,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我們普通發燒友而言,我們追求的應該是器材前85%的好聲水準,而不是超過85%以上的那部分。
因為超過85%的那部分所對應需要付出金錢的投入是呈幾何倍數增長的。我將其定義為奢侈品範疇,
奢侈品的受眾相對更少,需要足夠的利潤空間去支撐品牌方的運營,所以不可能有所謂的高性價比可言。
我目前是半退休狀態,也是抹不開好友的邀請,接手了發燒音響器材介紹的視頻拍攝以及文案編輯的工作。
後續的工作內容呢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就是發燒基礎知識的分享,單章名稱抬頭是--發燒音響進階。
第二就是高性價比器材介的紹和試聽測評。單章名稱抬頭是--發燒撿漏:。
第三為了增加和大家的互動性,也會挑選一部分朋友的疑問來做專門的解答。單章名稱抬頭是--燒友互動:釋疑問答。
大家也可以將自己的配置和疑問提交給我,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
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點贊,我爭取每周保持一更,當然如果不外出釣魚或者訪友的話,看能否有兩更。
餘生的愛好也就只剩下聽聽音樂、喝喝茶然後看看天氣去釣釣魚了。也祝大家能和我一樣,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但建議千萬不要去跳廣場舞。
今天大致也就講到這裡,照例奉上一段優秀的錄音,希望大家喜歡。好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