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真的是被競爭對手打敗的嗎?

曾經盛極一時的有線電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當年壟斷的場景似乎還呈現在眼前,人聲鼎沸的營業廳,熙熙攘攘的擠滿了來辦理業務的人,有的是來開戶的、有的是來繳費的、有的是來移機的……

市場就是這麼殘酷,不過你的過去是多麼地輝煌,一旦失去了用戶,就打開了走向沒落的大門。其實,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有線電視為廣大用戶的生活增添了豐富的「調味劑」,特別是在那個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有線電視機會就是我們茶餘飯後的不二選擇。遺憾的是當下的有線電視卻呈現出沒落的趨勢,如果照此發展下去,也許五年以後有線電視將消失殆盡。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有線電視如此遭用戶「嫌棄」呢?

一、創新能力不足。相對於競爭對手來說,有線電視十餘年未有過大的創新,不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內容上,基本都跟十餘年前的差不多,因此容易造成用戶因為「審美疲勞」而離去。

二、資費問題。如果說有線電視的資費一直以來都相對穩定,很少漲價,但是跟競爭對手的資費比較的話,往往高出了很多。在資費策略上,有線電視似乎存在忽略競爭對手而閉門造車的現象,然而,用戶對電視產品的資費是敏感的,他們自然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三、廣告問題。隨着有線電視廣告業務的不斷流失,在廣告內容的選擇上似乎更加隨意,特別是廣大用戶詬病的醫療類、健康類、美容類、保健類等廣告更加肆無忌憚地在有線電視端投放,甚至有用戶直接把這類廣告視為「騙子」。因此,有線電視各個頻道播出的廣告由於缺乏質量把控,也很容易招用戶厭惡。

四、管理的問題。雖然有線電視的運營管理有一整套完整、可靠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市場競爭的應對上似乎束手無策,特別是在資費調整、內容升級、故障響應等方面都沒有多大的進步。

總之,目前我國有線電視的用戶總數已經不足2億,其中有繳費和收視行為的有效用戶數更少,有線電視的沒落雖然是「大勢」,但是沒落的速度還是取決於創新、資費、廣告管理以及市場應對能力等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