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大舉分紅
富士康在台灣省,大陸以及印度,越南等地區都有設立生產線,為蘋果生產大量的iPhone、iPad、Mac等消費電子產品。
就拿iPhone來說,富士康每年都能分得最多的訂單,有的機型甚至是獨家代工,獨享蘋果產業鏈的iPhone代工紅利。自從iPhone14上市銷售以來,市場熱度和銷量就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產業鏈的各大供應商都能分得巨額的利益的回報,尤其是富士康。根據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公布的財報,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收高達2.9萬億新台幣(約652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08%。
預計在iPhone14系列機型得到熱銷的情況下,鴻海下半年的營收還能創下新高。
因此鴻海已經開啟分紅模式了,給富士康員工發放獎勵。根據多家媒體報道,鴻海今年的分紅比例是5%,相當於60億新台幣,人均能分100萬新台幣,也就是22萬人民幣左右。
這筆分紅已經是不錯了,一次分紅就能獲得許多人一年甚至兩年的年薪報酬。看來富士康的大舉分紅頗有誠意,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看似是富士康員工人均都能得到分紅,可是富士康卻區別對待,大陸員工沒有得到分紅。網上有相關人員爆料,(大陸)工人分不到,很多工人都是勞務派遣的。
其實算一算賬就知道了,首先要知道富士康在大陸經過多次生產擴招後,大陸的員工數量已經達到了100萬。
60億新台幣的分紅摺合人民幣就是13.5億人民幣。這些錢如果要分給100萬名工人,每人可以獲得1350元人民幣。很明顯,這和人均22萬人民幣的分紅額度差距甚大。
要想平均分配13.5億人民幣,並且每人獲得這22萬元,那麼人數為6136人。就按照6000人左右來計算,真正能拿到分紅的大約就只有這些人了。
或許會存在實際人數的差距,但可以知道的是,大陸員工並不在此次富士康的分紅範圍之內,而且是以新台幣為分紅,那這些錢是分給誰的,相信答案已經很明確了。
富士康總部地區的員工除去非一線人員,勞務派遣人士等人員,分紅的員工正好在6000人左右。
富士康如果要分紅,為何要區別對待?要知道富士康能保障產能,很大程度都是靠大陸100萬名員工撐起來的。需要的時候富士康在大陸緊急招募員工,分紅的時候卻把總部地區的骨幹放在第一位。
富士康該反思了
或許有人認為一旦這100萬名員工也參與分紅,每人要想統一分紅待遇,按22萬元作為標準,至少得拿出2000億元,鴻海一年的凈利潤都沒有這麼多,所以讓所有員工都參與分紅是不太可能的。
那麼退一步說,就算每人只能分得過千的分紅,也是對工作的肯定,為什麼非要框定人數,區別對待呢?或許從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的一些言行舉止可以看出端倪。
郭台銘說過,在大陸建廠是給大陸人賞飯吃。而富士康一旦在大陸遭遇變故,隨時隨地都有能力將工廠撤離。
再加上富士康這些年一直跟隨蘋果公司的腳步,將生產線轉移至印度,越南等地區,似乎讓郭台銘有些飄飄然了。
但郭台銘卻忘了富士康是如何崛起的,早期藉助中國大陸的人口市場紅利,在深圳,鄭州等地起家,修建一座座的生產線。然後又獲得蘋果公司的訂單,並逐步成為全球第一。
富士康該反思了,如果沒有中國大陸的支持,何來富士康的產能保障。而且蘋果公司在意的是中國大陸市場還是富士康?
市場只有一個,代工廠卻有不少,意味着蘋果公司只要有需要,是有能力將訂單交給其它廠商代工的。就像立訊精密被蘋果拉入了iPhone代工產業鏈,分走了富士康一部分訂單。
寫在最後
富士康得到蘋果訂單的巨額收益,啟動了分紅模式。能給員工分紅自然是好事,是對員工工作付出的回報肯定。
但是富士康區別對待,看似人均分紅幾十萬,實則只有少部分員工才能拿到這筆錢。希望富士康加以反思,穩住市場和人心,公平對待各地的員工,保障福利。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