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行業評述,深挖科技故事!大家好,歡迎來到館長Zero的內容欄目。
文|館長Zero
2007年,顛覆傳統手機外形與體驗的iPhone問世,這個結合照相手機、個人數碼助理、媒體播放器以及無線通信設備的掌上設備,徹底改變了移動通信產業,自此我們真正進入智能手機時代。
15年後的今天,iPhone14系列發佈,這款產品雖然不乏亮點,但是我們很難在這款手機上找到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點,很多朋友在看到iPhone14系列之後,也都紛紛表示自己受傷的iPhone能夠再用三年,而從網上各家調查機構提供的數據來看,他們並沒有在開玩笑。在2022年,消費者平均換機周期已經達到了31個月,也就是說,目前大部分消費者近3年才會考慮換機,而且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主流手機廠商已經向芯片廠商砍單近30%。難道說,智能手機已經走到頭了嗎?
創新乏力,新機難以吸引人
2022年已經過了大半年,今年國內外發佈的新機還真不少。安卓廠商們推出的新手機,無非就是更好的性能,更快的充電速度和更丑的外觀設計上做文章,然後又遇到火龍888和火龍8,實際用起來,還不如兩年前的驍龍865。
唯一的亮點,可能就是越來越高的價格廠商們天天吹的影像系統,可是拍出一張好看的照片,不僅僅要看手上拿的什麼設備,還要看這個人有沒有拍出一張好照片的能力,要是像我一樣,給個哈蘇相機都白搭。
而蘋果就好點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雖然蘋果這兩年在國內混得風生水起,今年618,iPhone13的銷量更是直接把安卓陣營吊起來打,但是,我又要說但是了,iPhone13並沒有什麼創新點,只有A15芯片和iOS系統,發佈的時候價格在6000元價位,那時候並沒有很多人去買,只是在是降價之後才變得非常有競爭力。
今年發佈的iPhone14系列,更是直接背刺黃牛(幹得漂亮)。「發售前,今年要賺幾十萬;發售後,一天虧了幾十萬」,這是很多倒賣iPhone14系列黃牛的心聲。9月17日,「黃牛訴苦蘋果14倒貼100元出」的話題更是直接火起來,從黃牛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看出今年iPhone新機的行情。
作為行業領頭羊,華為和蘋果做了什麼
如果再仔細剖析一下iPhone 14 Pro,會發現蘋果真沒啥創新了,手機上所升級的全天候息屏顯示和4800萬像素相機,都是安卓這邊玩剩下的,那個什麼超級防抖模式,OPPO Reno2時期就在做了,其實就是大幅裁切視頻畫面,只要我裁得夠多,你就看不出我畫面抖動。唯一讓果粉高潮的靈動島有看頭,也被人吐槽抄襲安卓,更別說靈動島就是掩耳盜鈴,掩蓋藥丸挖孔的丑。
我們再來看看華為這邊,之前他們都說華為的創新能力有多強多強,到底還是推出了Mate50系列這個完全是妥協的產品,外觀設計這個見仁見智,但是你這手機沒啥創新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感覺還不如兩年前發佈的Mate40系列。
不過華為Mate50系列上的超空間存儲壓縮技術還是值得肯定的,雖然這個名字聽上去花里胡哨的,但是還真不簡單,這個技術可以對系統內的重複文件和不常用應用進行智能優化壓縮,實現不犧牲體驗的前提下大幅釋放手機的可用存儲空間。就是說原本256GB的內存,能裝下不止256GB的東西,這樣的話,不論是遊戲視頻拍照,都能擁有更大的存儲空間。對比於蘋果動不動內存就被佔滿,還刪不掉的痛來說,華為這次的『黑科技』體驗感應該會不錯。
除了華為和蘋果,其他手機廠商在做什麼
與華為和蘋果相比,其他手機廠商好像在創新上做得多一點,OPPO和vivo這哥倆很默契,紛紛搞起了自研芯片,但是僅僅靠一顆自研芯片,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他們做得這些芯片,對我們的日常感知並不十分明顯,這些搭載自研芯片的手機用起來,也跟沒有用自研芯片的產品,幾乎沒什麼區別。
小米這邊則用徠卡背書,在與徠卡的合作之後,小米12系列的超大杯確實提升了鏡頭的質感,也在調教上提升了一個檔次,並且自帶徠卡原生濾鏡,用過了都說好,但是這也僅僅是新瓶裝舊酒,談不上什麼翻天覆地的創新。
至於摺疊屏手機這個品類,感覺可以突破一下,可是現在這個品類的產品有一個問題——價格太高,雖然前景廣闊,但只要價格下不來,就不是大眾產品,也只能是國產手機在高端價位上與蘋果抗衡的砝碼,對於我們普通的消費者來說,這並不是大家想要的創新體驗。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前面說了那麼多關於手機廠商的創新技術,想必大家應該能夠看清楚,雖然現在手機廠商們都在不同的方向尋求創新,實現新的市場增量,但是這些創新的技術現在的感知並不明顯,今年新發佈的手機,可能用起來還不如兩年前的順手,沒有新技術來支撐,出現消費者3年才會考慮換機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目前來看,各家手機廠商還是應該先儘力守下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場,然後再去尋求下一步新技術和新風向的發展,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