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乂度是國產HIFI里最專註耳放且成果最大的品牌,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反對。儘管乂度沒有真正出過一款真正的高端耳放,但是無論台式還是便攜的還是膽石機,乂度的都配得上性價比。
不過這裡要給大家分享一款註定沒銷量的耳放,這就是乂度今年上市的MT604,前膽後石架構,前級是四個6J1電子管,後級是輸出功率高達2000mW的晶體管,售價980.
不對啊,看這架構這價格應該很有吸引力啊,各位看完就知道。
▲外觀展示,風格一如乂度的膽機,但是這款MT604更小巧更精緻,機身縱深寬度較窄,和我手裡華為mate30的寬度一樣。但是它並沒那麼輕薄,機身厚度接近2厘米,加上全身的金屬材質配上兩枚紅色旋鈕,外觀如圖,應該是乂度膽機里最好看的那款。
▲機身前方兩枚醒目紅色旋鈕其實都是調音量的,只不過它把左右聲道分開了。中間則是4.4平衡輸出、4芯平衡輸出和4.4平衡輸入,沒別的了,先別吐槽。
▲MT604背部展示,僅有一對卡農平衡輸入孔,也沒別的了,要用它還得單獨配平衡線。
▲全家福展示,配件里除了說明書和保修卡,只有電源線。
▲機身底部展示,在光滑的金屬板上可以看到四枚塑料腳墊,然後左下角還有SN碼,這個細節預示着乂度真的做大了,開始注重流通細節了。
▲4枚晶體管展示,對於初燒來說晶體管有個弱點就是容易燒壞,不過我對乂度的售後有信心。再說這款MT604的架構,前膽後石並非其首創,只是在這個價格內除了DIY玩家,沒別的廠商願意做,本身是冷門小眾之物,何況玩膽石機的也是老燒,不差那點錢,所以我的看法是乂度除了做普及工作,更多的是在樹立自己的膽石機耳放產品線,別人不屑做的,它去做了,堅持堅持也許就成為國產耳放「第一」了。
為啥打引號,我要說音質第一肯定被噴的體無完膚,但是它卻有機會成為國產耳放銷量或體量最大的品牌。
▲在分享個人聽感的時候,肯定會想到有人看到MT604的輸出孔時的吐槽,因為只有四芯平衡輸出和4.4平衡輸出孔,沒有3.5也沒有2.5的孔,而接4芯孔的耳機少之又少,大概只有玩線的老燒可能有,所以本文個人的聽感是僅限於4.4平衡輸出孔的,搭配的耳機只有鑠耳的8單元指揮家和阿思翠的天琴座限量版,主要以前者為主,因為前者有4個靜電單元,之前個人用乾龍盛QA390試聽過,高頻上總有些瑕疵。
▲除此之外,還要知道乂度這款MT604是純耳放,能搭純解碼才算是完美,不過和純耳放一樣,市場上在售的純解碼也不多了,更別說買到價格實惠的。好在個人家裡還有世紀格雷的百靈鳥和乾龍盛QA390,都是解碼耳放一體機,但也能做單獨的解碼使用,這裡又得誇一下這些功能強大的耳放解碼一體機了,總有一天它們會讓你覺得功能全也不是壞事。
▲但為了遵循整個系統都分開整的原則,所以我還是選擇了世紀格雷的百靈鳥,然後音源用的是NAD的入門級CD機,CD碟片有貴的有便宜的。
整個系統給我的感覺是溫潤、舒展不乏大氣,低頻器樂分離感相當不錯,整個層次感和聲場也是格外出色。不過在這兩副耳機上,低頻雖然有不錯的下潛深度,但凝聚感談不上勁猛,聽搖滾類的打擊樂欠些量感。
男聲方面,一耳朵的溫潤,兼具飽滿與柔和感,解析自然,細節良好,聽八隻眼的時候無論吐字換氣還是顫音都相當自然,整體感覺就是紮實、通透偏清澈,但不是那種乾淨的透出解析過猛的感覺。
女聲亦是相當穩健,柔和,偏暖,但沒男聲那麼明顯,在試音的時候個人第一次在耳機上被蔡琴的聲音打動,兼具細節與整體,雖有音染但就是好聽,只是和音響上聽蔡琴的話,少那麼一種音色上的質感,但你要說結象、齒音這些基本素質,真的很不錯。
高頻部分主要以鑠耳指揮家為例,顯得比中低頻要中正不少,延伸感明顯,動態和瞬態沒話說,儘管不算亮麗,且略有偏薄,但整體和中低頻一樣通透,而且聲場開闊,音樂味明顯,它驗證了靜電單元的潛力考驗前端的慣例。聽阿卡那張著名的《Diabolus in Musica》,切實感受到小提琴演奏是可以出神入化的,動態和瞬態都很自然,音色穩健,泛音鮮活,無論快慢都絲絲入耳,之前一老燒推薦我買這張CD的時候,我看一百多的價格有些懷疑,買回來沒聽幾次,這次才覺得買得值。
▲整體總結部分
說回乂度MT604本身吧,其實我也不知道四根6J1電子管的配置算什麼級別,但是像這種規模化的前膽後石的純耳放應該找不到第二家,這是它的獨特屬性。
產品本身的價格、做工、外觀包括音質(咱只能觸及部分)都是很有誠意的,但也得承認一個事實——會買的人實在太少。
既是要對膽石機感興趣,又要有解碼(最好還是單純的解碼器),還得買兩根XLR平衡線,還得有合適的耳機,這一輪篩選下來自然沒多少人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