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與吉利「雙向奔赴」:如何改寫工業命運?

來源 | 中訪網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五月中旬的哈爾濱仍透着絲絲涼意,而松花江畔的一場政企會面卻涌動着破局的熱潮。

5月15日,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梁惠玲在哈爾濱會見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一行,被外界解讀為一場「經濟承壓下的互相救贖」。在黑龍江省工業增長亟需破局的當下,承載着新能源汽車產業夢想的吉利,能否帶領黑龍江工業按下加速鍵?

1

一場直指產業發展的會面

會面現場的交流細節,暗藏着黑龍江工業突圍的關鍵密碼。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梁惠玲在會面中直言發展需求:「希望吉利控股集團發揮龍頭企業作用,深化與黑龍江省的汽車整車製造合作,做強做大沃爾沃大慶生產基地,推動汽車產業增產擴量、提質增效,取得更多合作成果、共同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這番表述暗含深意——在該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尚不穩固的背景下,黑龍江期待的不僅是產能提升,更希望借吉利之力構建一條汽車產業的完整產業鏈,讓汽車產業能成長為拉動工業增長的新引擎。

李書福的回應則勾勒出吉利的「寒地戰略」藍圖。他表示:「希望雙方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大慶沃爾沃汽車發展,研究探討醇氫電動汽車在寒地推廣應用,開展綠色甲醇生產、甲醇燃料加註體系建設等方面合作,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

經濟承壓下的「雙向奔赴」

在後續接受媒體採訪時,李書福更是毫不掩飾黑龍江在吉利甲醇汽車全國版圖中的戰略地位。

李書福表示:「在黑龍江要做的事情很多,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盡最大可能把醇氫電動的使用環境營造起來」。談及黑龍江營造醇氫電動汽車生態的進展時,他表示:「甲醇的加註站要建起來,甲醇能源的來源渠道穩定性要建設起來,還要把用戶的使用習慣培養起來。」

這也說明,對黑龍江而言,吉利是撬動產業轉型的「槓桿」,是扭轉工業低迷、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對吉利而言,黑龍江的地緣與資源優勢同樣不可替代,是搶佔寒地市場、構建技術壁壘的關鍵布局。這早已不是簡單的政企合作,而是一場雙向賦能的戰略共振。

實際上,這場會面並非突然啟程,在這場會面之前,雙方早已埋下深遠的合作伏筆。

2023年7月,吉利集團與黑龍江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甲醇動力為主,力爭將黑龍江省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甲醇商用車製造和推廣應用基地;2024年8月,東北地區首批醇氫新能源專用車在吉利遠程醇氫生態大慶工廠正式下線,標誌着大慶成為東北地區首個醇氫新能源專用車生產製造基地。

3

吉利給黑龍江工業發展帶來新希望?

如今,黑龍江省的工業版圖上既有新引擎啟動的轟鳴,也夾雜着傳統產業轉型的壓力。2024年,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7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2%,低於全國水平1.8個百分點。

據黑龍江省統計局數據,黑龍江省經濟增長不理想的關鍵在於第二產業的下滑。2024年該省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147.3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表現低迷。

這份壓力背後是多重矛盾的疊加。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梁惠玲提到:2024年該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尚不穩固,消費需求不足,民間投資、製造業投資佔比不高,部分企業經營發展困難,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偏弱,轉方式調結構仍需持續加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吉利控股集團的合作無疑為黑龍江省工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站在東北振興的全局視角,這場合作的價值在於探索出一條「傳統工業基地 + 民營科技巨頭」的協同轉型路徑。當汽車產業的「引擎」在黑土地上加速轟鳴,它帶動的不僅是產值數字的增長,更是整個工業體系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 的範式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