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言科技
5月12日,在阿維塔法務部向此前質疑其風阻係數造假的博主「蘇黎世貝勒爺」發佈律師函後,該博主在微博發佈道歉聲明。
聲明稱,近日,我們(蘇黎世貝勒爺)收到了阿維塔委託律所發來的律師函。在函件中,阿維塔明確表示在官方機構見證下完成了風阻係數測試。此前發佈的視頻中,因不嚴謹地引用影視片段隱喻測試結果被操縱,對阿維塔等多方造成不良影響,現誠摯道歉。
「蘇黎世貝勒爺」表示,其意識到在直播中遺漏了關鍵信息,導致誤解。阿維塔已清楚說明測試車輛情況,展現出嚴謹與擔當,推動了行業進步,值得敬佩。
此外,該博主稱對阿維塔 12 實測風阻係數的言論未經實測確認,不嚴謹科學,也向阿維塔致歉。同時,視頻封面的不當表述引發誤解傳播,對此深感抱歉。最後,「蘇黎世貝勒爺」表示會按律師函要求置頂道歉聲明 30 天,感謝大家關注,相信中國新能源車行業會越來越好。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本以為這件事最終以汽車博主道歉告終,但沒想到又引出另一個問題——阿維塔此次風阻測試用車是不是量產車?
起因是「蘇黎世貝勒爺」在道歉視頻中,截取了阿維塔直播測試中的如下片段:
這段截取視頻是在測試結束後,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流體分析所經理嚴旭在直播最後進行總結時發表的一段講話。
嚴旭稱:「我們的這個團隊,會去持續的去挖掘,更極致的低風阻的一些技術,但是不一定在所有的量產車上都去實施。比如說我們現在這個阿維塔12,我們的這個原型車,我們是0.21幾對吧,0.21幾的這個水平。但是我們首先我們還要保證它是一個,一件藝術品,一件這個顏值擔當。這個家族化的,打頭陣的一個高端產品,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去,實現我們儘可能的低風阻與產業化的結合。」
「蘇黎世貝勒爺」在其道歉視頻引出阿維塔直播這段畫面前提到:
「那之所以會造成這麼大的誤會,是因為我在直播中遺漏了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後來我們發現,在將近兩個小時的直播中,最後10分鐘,阿維塔明確說明了測試車輛的情況,那真的是我的不嚴謹,導致了錯誤的理解和質疑」。
在引用完阿維塔直播片段後,「蘇黎世貝勒爺」接著說道:
「那阿維塔已經說的這麼清楚了,我也確實不應該再用功夫足球的那個片段,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阿維塔能把測試車輛的信息放到檯面上講,這就已經體現了它的嚴謹和擔當」。
從「蘇黎世貝勒爺」的道歉內容中來看,阿維塔方面似乎使用了原型車進行測試而非量產車型。所以,當其道歉聲明發佈後,很多網友質疑阿維塔使用原型車測的0.21風阻係數的結果沒有現實意義。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什麼是原型車?
原型樣車是汽車生產廠家在開發新產品中試製的樣品車,主要用於對新產品進行各種評價和性能試驗。發現樣車的問題並進行修改後,再試製新的一輪樣車。一般要進行幾輪樣車的試製和試驗,新產品才能定型投產。
原型車和量產車在外觀、內飾、性能、配置、生產與成本等方面存在很多區別。外觀上,原型車造型更概念化,表面處理和標識配置可能不夠精細完整,而量產車外觀更符合大眾審美和生產要求,車漆和材質更精良,標識配置規範;內飾方面,原型車設計和布局較簡單,材質工藝粗糙,科技配置不完善,量產車內飾則設計合理、材質工藝精細,科技配置豐富;性能上,原型車動力系統、底盤調校、制動性能等處於調試階段不夠穩定,量產車經過優化後性能穩定優秀;配置方面,原型車功能和安全配置不完整,量產車配置豐富全面;生產與成本上,原型車生產數量少、成本高,量產車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
簡單來說,原型車是普通消費者「買不到」的。所以如果有廠家拿原型車成績作為營銷宣傳,雖然不是不可以,但往往會被認為多少有些「心眼多」。
但再強調一遍,廠商用原型車做宣傳賣點本身沒有對錯之說。
回到阿維塔這次風阻測試,低風阻自然能夠為車主帶來更低能耗,所以如果採用量產車型測試對於消費者來說受益更好。
阿維塔用原型車還是量產車呢?
在阿維塔官方宣傳中,其實強調了本次測試使用的是就是量產車型。
在阿維塔發佈的「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相關文章中提到,本次風洞測試使用阿維塔12量產純電版車型,帶電子外後視鏡。
而且其實在當天直播做完測試後,主持人便強調了是使用量產車進行測試,筆者貼出原話:
「尤其是可以發現是阿維塔12其實目前是一個量產車的狀態,不是概念車,也不是研發階段。我們其實使用了一個真實有效的,一個量產車去做測試。」
同時,在阿維塔12官方小程序中的選購頁面上,消費者也可以自行選配本次風阻測試中涉及到的一些配件,例如運動輪轂、低阻輪轂以及電子外後視鏡等。
這也側面說明測試用車是量產版本。
涉嫌「斷章取義」,阿維塔起訴並索賠1000萬
那麼,再回到「蘇黎世貝勒爺」道歉視頻中引用的那段話,其實這個片段截取了嚴旭發言的幾句話。
筆者將當時嚴旭完整講話引用如下(方便理解進行了去口語化編輯):
去看完整的這段評論,其實也不難明白,嚴旭主要想表達的是長安汽車風阻團隊的成果,就是能夠將風阻係數降到更低。其中「阿維塔12原型車能做到0.21的水平」這段描述,實際上是以舉例形式說明其團隊實力,表達的是「我們能做到更低」,而不是「今天測試是原型車」。
因為在直播測試的幾次結果中,風阻係數並不是每次都在0.21這個範圍,隨着車輛狀態改變,風阻係數也隨之升高。
由此,「蘇黎世貝勒爺」道歉中有意無意引導阿維塔測試是原型車的行為,多少有點想硬找回「面子」的感覺。
對於這樣的「道歉方式」,阿維塔方面顯然不接受。
5月13日,阿維塔法務部官微發文稱,昨天,自媒體「蘇黎世貝勒爺」在其發佈的所謂道歉視頻中,斷章取義,偷換概念,將阿維塔風阻直播測試的量產車說為原型車,蓄意製造輿論混淆,進一步誤導公眾對測試結果和我司產品的認知,對我司品牌形象造成進一步侵害。
對此,阿維塔已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人民幣1000萬的經濟與商譽損失。對其他傳謠抹黑的網絡用戶與自媒體,阿維塔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互聯網並非法外之地,針對造謠、傳謠、抹黑和詆毀行為,阿維塔將持續通過法律手段堅決維護公司及用戶的合法權益。
博主總是輸
有網友認為,「不管是拿享界測飛坡的袁啟聰,還是拿極氪撞小米的翔翔,還是這次說阿維塔風阻係數造假的蘇黎世貝勒爺,所有的博主最後都得道歉」。
其實這個觀點還是比較正確的,汽車博主作為自媒體,相較車企來說依然是個體,雙方實力顯然不對等。
無論是之前袁啟聰的「享界飛坡」事件,還是如今「蘇黎世貝勒爺」的「風阻造假」質疑,如果不夠嚴謹公正,「輸」幾乎是必然。
這次阿維塔風阻事件,「蘇黎世貝勒爺」在測試中,僅以一次測試結果就下「造假」、「不如幾十年前車型」等結論,顯然不夠嚴謹。
而阿維塔的直播反而也起到科普作用,告知消費者風阻係數實際上是受很多條件影響,不同工況下得出的結果並不一樣。
而在袁啟聰享界「飛坡」一事中,根據享界提供的車輛數據,袁啟聰在測試中動了方向盤,也的確有不嚴謹的地方,不過袁啟聰也未必真的惡意「黑」。
最終袁啟聰道歉,下架視頻,享界也未做進一步追究。
相信「貝勒爺」也是本着求真精神去做測試,沒有惡意,但汽車測試這個事,造成結果不同的因素太多,難以把控。
個體與企業對抗確實猶如「以卵擊石」,博主難贏是常態。對於做評測體驗的博主來說,儘可能保證公正嚴謹是首要的,但不可控的東西也很多,做評測要謹慎。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