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我們每個人停靠的港灣,也是我們奮鬥的動力,更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學校,也是作為父母,經營管理的第一場所,然而,想要經營好一個家庭,僅僅是物質條件遠遠不夠,更需要我們用心維護。
一個家庭,衰落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一個家庭能夠繁榮昌盛的根本原因,取決這五個「根本」,必然子孫興盛,福氣滿滿!
一、勤儉,治家之本
釋義:勤儉節約是管好一個家庭的根本所在。
勤勞和儉樸,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公認的優良品德,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決定着我們能否立業、守業、成大業。
曾國藩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一個人,如果能保持勤勞節儉的美德,那麼天底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同樣,一個家庭,如果子孫能延續勤勞節儉的傳統,那麼家業必定會越來越興盛。
一個家庭無論是多麼富有,都不可遠離勤勞節儉,一方面是錢財能積累,總是沒有揮霍來得快;另一方面,家庭的勤勞節儉是對兒孫的一種引導,明白生活的來之不易,看到勤勞創造才能有所收穫,節儉是珍惜勞動成果。
因為再多的財富,總有揮霍完的一天。懂得用自己的雙手,才是取之不盡的寶藏。
二、和順,齊家之本
釋義:和諧安順,是整治家庭的根本。
左宗棠說:「家庭之間,以和順為貴。」家和萬事興,家庭要充滿祥和之氣與和睦的氛圍。冷冰冰的房屋和擺滿傢具的那個地方,不能稱為家,有人幸福和諧地生活於其中,才能稱之為家。
家庭成員之間講求一個「和」字,凡事能退就退一步,大度包容,那麼妯娌摩擦都會迎刃而解。
在一個家庭里,最忌諱的就是家人之間的關係不和諧。如果夫妻或兄弟之間整天吵架,會把福氣也趕跑。如果家庭矛盾不斷,每天處理家庭關係已經筋疲力盡,哪裡還有精力打拚事業。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和順,是家庭和諧美滿的秘訣,齊家之本。家庭要充滿祥和之氣,家和萬事才會興。
三、謹慎,保家之本
釋義:謹慎持重,是守護家業的根本。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且越是處於人生的頂峰階段,就越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這正是所謂的「高處不勝寒」。
此時更需要隱藏自己的鋒芒,謙恭待人。其實無論在什麼樣的處境之中,只要能夠保持謙虛謹慎的美德,都有利於突破人生的艱難險阻。
在做事情的時候,既要謙虛謹慎,又要盡心儘力,無論取得多麼大的成績,都不可以去爭功勞。
時時心存履危而安的意識,謹慎小心,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分,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終,避免出現「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不良情況
所以,唯有保持謹小慎微,任何時候不放鬆警惕,才能守住家業。
四、詩書,齊家之本
釋義:飽讀詩書,是振興家業的根本。
《朱子家訓》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子孫雖然稍微比較愚昧一點,資質沒有那麼好,但經書不可以不讀。因為人讀經典,他才懂得倫常,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
古人還告訴我們,人的一生會怎樣,主要是看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也是有道理的。
倒過來看,也就是讀書、積德、風水、運、命,告訴我們先由自己好好讀書,明白並實踐道理做起,累積相當的實踐經驗,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當然更容易符合老天爺的命令,因而得到更多的幸運。
因此,多讀書勤思考,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窮人最實際的途徑,繼而就能帶來家族的興盛。反之,家族有再大的基業,而沒有書香之氣,不能學會識理,早晚都會破敗。
五、積善,傳家之本
釋義:行善積德,是傳承家業的根本。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家庭也是一樣,如果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都很善良都做一些善事,這個家庭也一定會迎來好的事情,但是如果經常作惡多端最後只會遭殃。
日行一善,勝似日進斗金,日行一善,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滿三千,一個家庭如果明白且真正地做到積善行德,那麼對於後代來講也是一件極其好的事情,其子孫後代也會得到相應的福報。
為人父母,要教育子女行善積德,將這個觀念代代相傳,那麼家業可以一直得以傳承,長久興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