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駐墨爾本記者 張爍
在全體澳大利亞國民於周六完成聯邦大選投票後, 網上開始瘋狂轉發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打扮成教皇的照片。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張照片居然是他自己發佈的,並且白宮官方賬號還轉發了這張照片。
就在一天前,當有記者問這位美國總統「他希望紅衣主教們推選誰為下一任教皇」時,特朗普回答道:「我想當教皇。這是我的首選。」
所以當澳洲選民們看到聯盟黨在投票中大敗而歸時,再聯想那張照片就不難看出,這是一場註定的失敗。
聯盟黨候選人、自由黨黨魁彼得-達頓輸掉的不光是成為澳大利亞總理的祈願,甚至還失去了自己的議員席位。
但達頓的失敗都是自找的。
與工黨平分秋色的聯盟黨企圖在這次聯邦大選中兼得魚和熊掌 —— 一方面幻想利用核能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政策,另一方面又想在這個移民國家的57個選區中推行 「一個民族」思想。
而彼得-達頓更是毫不掩飾自己對唐納德-特朗普的欣賞,甚至透露如果自己贏得大選,將會效仿美國推行的「政府效率部門」以及「移民政策」。
在年初1 月 21 日,唐納德-特朗普就職總統當天,澳大利亞工黨的兩黨支持率為 48.9%,聯盟黨為 51.1% —— 工黨陷入困境,而達頓看起來將取得不可思議的勝利。
但隨後,特朗普在執政的100天里所表現出的極端主義、混亂和無能讓全世界的保守派和自由派都感到不解與憤怒。
特朗普效應也讓彼得-達頓的競選活動陷入了困境 —— 他所推崇的「政策榜樣」無一不預示着危險與毀滅的後果。
奧庫斯潛艇計劃超過3000萬美金的高額投入換來的是美國總統的一句「那是什麼」;由其發起的關稅戰爭無差別地傷害着全球金融市場;毫無章法的對政府部門裁員導致大量違反勞動法以及合同法的弊端;還有對移民人權的暴力踐踏以及對宗教的不尊重等等。
當4月底的民調結果出爐時,兩黨支持率在選舉前夕發生了逆轉 —— 工黨的支持率為52.9%,聯盟黨為47.1%。
人們開始清楚地意識到,這位獨裁主義美國總統已經成為了政治毒藥。
雖然澳大利亞沒有針對特朗普本人的具體民調,但網上統計詢問「澳大利亞是否可以在國防和國家安全方面依賴美國」這一問題上, 「反對」選項從去年6月的39%上升到現在的66%。
這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特朗普的支持率。
周六的聯盟大選結果也給出了相同的答案。
但更讓達頓傷心的可能是周一早些時候,特朗普在白宮被問及澳大利亞大選時說:「我與阿爾巴尼斯非常友好。我對選舉一無所知,只知道獲勝者非常出色。我不知道他的競爭對手是誰。」
註: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