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卦》之六四爻辭破解
召公奭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一)釋字(詞)
求
《增韻》:「求,乞也。」《玉篇》:「求,索也。」《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與索都有希望得到的意思。析言之,卑者向尊者要為求,尊者向卑者要為索,乞則更顯其卑。
(二)釋象
《屯卦》六四與初九為正應關係,異性相吸,故宜「婚媾」。六四柔而為卑,初九剛而為尊,卑者欲與尊者為婚媾曰「求」,故曰「求婚媾」。《屯卦》最終會變成《蹇卦》,卦變時,《屯卦》初九上行而成為《蹇卦》九三。這樣,在《蹇卦》中,六四與九三由原來遠應的關係變成了近比的關係,說明「婚媾」之事已成。求而成,故「吉」。《屯卦》變成《蹇卦》是將來的事,也就是說《屯卦》六四「婚媾」之事還未成,尚處於「求」的階段,待進一步發展到《蹇卦》後,「婚媾」之事則成矣,故曰「往吉,無不利」。在《蹇卦》中,六四為離體主爻,「離為明」,故《象傳》釋曰:「求而往,明也。」所謂「往」,就是指發展到《蹇卦》之後。
《屯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臨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下面,其待息的是一個陽爻。《臨卦》初九、九二與待息的陽爻組成乾體,「乾為馬」、「乾為玉」,故《臨卦》初九為馬為玉。《臨卦》經《屯卦》最終變成《蹇卦》後,《臨卦》初九成為《蹇卦》九三,故《蹇卦》九三亦為馬為玉。在《蹇卦》中,六四與九三已結為「婚媾」,六四乘於九三之上,故曰「乘馬」。《臨卦》變為《蹇卦》,乾體分解,是為「分玉」之象,故曰「班如」。《蹇卦》九三分玉出馬,為六四相乘,故六四爻辭曰「乘馬班如」。可見《屯卦》六四爻辭所謂「乘馬班如」也是指隨後之象,取象於隨後所變的《蹇卦》。
(三)義理
《屯卦》六四有「求婚媾」之象。「婚媾」處於「求」的階段,所謂「君子以經綸」,說明「婚媾」之事還未最後完成。「婚媾」之事雖未最後完成,但卻只是個時間問題,只要「求而往」,就會水到渠成,順利而成。只要「求而往」,「婚媾」的另一方就會「乘馬班如」,象軍隊奉了命令一樣,手捧玉信來見你,故曰「往吉,無不利」。有求必應,有應必來,這正是萬事通達的表現。
「婚媾」的本義是聯姻結親,喻而泛指聯絡結合為利益共同體。《屯卦》六四為近君之臣,當位而輔,然其君並非九五,而是六二,九五在《屯卦》中不過是主政之臣。六四當位,對九五之主政之臣是既配合,又防範。六四在《臨卦》中為「至臨」,是位極人臣,老臣謀國的大智者,對主政之臣九五既配合又防範,怎麼防範呢?就是利用婚媾關係,聯合同樣有實力的同盟者以平衡九五。六四的媾合者就是初九。《屯卦》馬上會變為《蹇卦》,卦變後,《屯卦》初九就會成為《蹇卦》九三,得武人之位而掌兵權,有效地制約和平衡了九五。在《蹇卦》中,六四居於九五和九三之間,當位而調和,縱橫捭闔,進退自如,不愧為老臣謀國也。六四在兩剛之間,構成一個離卦之象,「離為明」,故《象傳》釋曰「明也」。
(四)示例
召公奭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庶弟。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姬奭擔任太保。姬奭執政政通人和,貴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愛戴。姜太公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公。召公奭代表的是宗室的保守派,維護的是周王室的正統傳承;姜太公既代表着開國元勛中的保皇派,又代表着外戚中的掌權派,也同樣維護着周成王的正統傳承。在維護周王室的正統統治和周成王的正統地位這一點上,召公奭和姜太公的思想和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所以,當周公旦輔佐成王而主政時,召公奭一面配合周公旦,以不斷鞏固周王室的統治,一面又媾合姜太公,以制衡周公旦,防止其篡位。召公奭的這種做法實在是高明,比管蔡二人不知要高明幾萬倍,不愧是老臣謀國。《屯卦》六四之智,如召公奭者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