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又談技術向善!全動力布局非單純電,要重塑全球出行範式?

2025年5月24日,長城汽車魏建軍以「技術向善」為核心理念,通過柴油皮卡稱雄非洲(23%市場份額)、混動技術征服西伯利亞(極寒續航衰減率低於行業12%)的全動力布局,向全球宣告「汽車強國非單選題」。

「技術向善」的底層邏輯藏在一組數據里:長城近三年研發投入年增超15%,2024年達182億元,其中37%用於多動力技術協同開發。

2019年,當非洲用戶因基建需求苦尋耐用皮卡時,長城柴油車型以50萬公里無大修的測試數據切入市場;2023年,西伯利亞用戶面臨極寒續航焦慮,其混動技術通過-35℃環境下5000公里不間斷行駛驗證可靠性——這種「用技術解決真實痛點」的思路,正是魏建軍定義的「向善」。

截圖源長城汽車微博,以下同是

不同於行業內「押注單一技術路線」的激進策略,長城的全動力矩陣(燃油/混動/純電/氫能)更像一本「全球出行解決方案手冊」。在歐洲,純電車型2024年銷量暴漲89%回應碳中和訴求;

在東南亞,混動車型以17%市佔率適配當地充電基建缺口。技術向善的本質,是讓每一項創新都精準擊中用戶未被言說的需求。

技術向善為何成為全球化破局點?

當某德系車企因堅持純電路線在非洲遇冷時,長城的柴油皮卡正成為當地礦山運輸標配。魏建軍的邏輯很清晰:技術若無「適配場景」的溫度,再先進也是冰冷參數。

數據顯示,2024年採用單一動力路線的車企在新興市場平均增速僅5%,而全動力布局企業達19%,「向善」的本質是對市場差異的敬畏。

全動力布局如何重構行業競爭維度? 比亞迪的純電狂飆、豐田的混動堅守,正在被長城的「多線解法」打破規則。

有汽車分析師指出:「長城用技術向善重構了評價體系——不再比拼技術參數絕對值,而是看能否為非洲牧民、西伯利亞科考隊等細分群體提供『恰好夠用』的方案。」這種轉變讓技術競爭從「軍備競賽」轉向「場景適配」,2024年某日系車企因未跟進混動技術,在俄羅斯市場被長城擠壓4%份額即是例證。

技術向善將牽引行業走向何方? 碳中和時代,歐洲的碳稅政策、東南亞的電價波動、非洲的燃油成本差異,讓「一種技術打天下」成為過去式。

長城的實踐揭示:未來汽車強國的核心能力,是像拼拼圖般用多元技術匹配全球需求——當柴油動力在非洲減少30%運輸成本,當混動技術在西伯利亞降低25%能耗,這些具體的「向善」成果,正重新定義「技術領先」的內涵。

當技術不再是炫技而是解決具體難題,你覺得「技術向善」會成為中國車企改寫全球競爭規則的關鍵嗎?


(本文內容來源:長城汽車官方微博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