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汽車一哥」豐田汽車財報:壓力藏在利潤表下

在全球汽車產業版圖中,「汽車一哥」豐田汽車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名字。近日,豐田汽車披露了2024財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財報,儘管2024財年壓力重重,但其交出的答卷仍然頗具「含金量」。

財務數據顯示,2024財年豐田汽車營業收入達到48.0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7萬億元),同比增長6.5%。同期凈利潤雖同比下降5.6%至4.7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66.55億元),但豐田汽車仍然是全球唯一一個凈利潤超人民幣2000億元的車企。

若以國內車企作為坐標,豐田汽車更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2024財年,長城汽車北京汽車比亞迪、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國內七大車企的營收總和,才抵得過一個豐田汽車。2024財年,豐田汽車的歸母凈利潤為4.7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58.86億元),其凈利潤體量約為上述國內七大車企的3倍。豐田汽車的凈利潤亦遠遠超過了中國汽車行業整體的歸母凈利潤水平。根據國海證券研究所最新研報,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的歸母凈利潤為1414億元。

豐田汽車的盈利水平何以能站在行業頂端?汽車新四化產業研究者、北京知行韜略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合伙人楊繼剛在採訪中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豐田之所以能保持高盈利,關鍵在於其精益生產體系(TPS)帶來的卓越成本控制能力,使其在原材料成本上升時仍具競爭優勢。同時,豐田在歐美等成熟市場擁有穩定的用戶基礎和品牌忠誠度,配合多品牌布局,進一步鞏固了其盈利能力。

依然是「全球最賺錢的車企」

在中國市場,雖然豐田汽車並非新能源汽車賽道中的「燈塔」,但其全年的經營數據證明在全球汽車產業這個舞台上「大哥」依然是「大哥」。

在營收與凈利潤數據上,記者注意到,豐田汽車不僅與中國車企之間拉開了差距,2024財年豐田汽車人民幣2366.55億元的凈利潤幾乎與大眾汽車集團、梅賽德斯-奔馳、現代汽車集團3家車企的合計凈利潤相當,3家車企凈利潤之和僅比豐田汽車多了156.98億元。

淺覺深知諮詢創始人、前羅蘭貝格諮詢項目經理陸盛贇在採訪中告訴記者,豐田汽車之所以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車企,關鍵在於其高度全球化的布局。與中國車企普遍以國內市場為主不同,豐田的利潤來源覆蓋日本、北美、歐洲等多個市場,這種多元化布局顯著增強了其對區域性風險的抵禦能力。例如,中國市場近年來價格戰激烈,很多車企難以實現盈利,而豐田汽車由於在其他市場具備穩定的收入來源,使其整體利潤更具穩健性。

對於豐田汽車取得的「高利潤」成績單,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恆治在記者會上作出了一些回應。他表示,追求生產效率是豐田汽車的競爭力之一。為了靈活適應環境變化,豐田汽車一直在致力於維持並切實提升「收益能力」,特別是降低量產車型的成本,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當前的收益能力,也是持續推動技術進化的重要舉措。

豐田汽車2024財年的核心增長點是混動車型。2024財年,豐田汽車共銷售汽車1101.1萬輛,同比微降0.7%。其中,豐田汽車HEV車型在2024財年的銷量為444.1萬輛,同比增長23.6%。

從區域市場來看,日本市場依然是豐田汽車的主要利潤來源。‌根據2024財年的財報數據,豐田汽車在日本市場的營業利潤為3.1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64.48億元),在總體營業利潤中的佔比達到65.8%。

2024財年豐田汽車在北美市場的經營業績出現了一定的波動,其營業利潤僅為104.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63億元),同比下滑80.1%。

背後的原因是,2024財年豐田汽車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豐田工廠在財年內出現了認證流程問題,導致部分車型無法按計劃生產或交付,影響了高利潤車型的供應。與此同時,從2024年下半年起,美元兌日元出現階段性走弱,導致豐田汽車在北美市場的利潤出現「賬面縮水」。

2024財年,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不僅銷量下滑,其在華營業收入為182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6億元),去年同期為195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7.2億元)。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蛋糕」正在遭受進一步蠶食。

「優等生」的焦慮

在全球汽車產業的舞台上,豐田汽車可謂是一個「優等生」,然而伴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以及產業轉型的持續推進,「優等生」也面臨不小的壓力和煩惱。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日元升值的多重壓力下,豐田汽車方面對2025財年經營情況作出如下預測:預計2025財年的營業利潤大概將達到3.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00億元),這一預測低於2024財年的數據。同時,其預計2025財年公司凈利潤將同比驟降34.9%至3.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37.76億元),這一預期創下豐田汽車近十年最大跌幅。

面對挑戰,佐藤恆治指出,豐田汽車將採取「適當行動」應對這些壓力,同時繼續推進電動化和多路徑戰略,以滿足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儘管當前面臨困難,豐田將保持在關鍵市場的生產布局,避免因短期因素而作齣劇烈調整。」

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落地是另一大挑戰。2024財年,豐田汽車的電動汽車僅售出了14.45萬輛,佔總銷量的1%左右。

記者注意到,為強化競爭力,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更新了其戰略,提出了「五個更中國」的戰略。豐田汽車方面稱,其將加強本地化研發和生產,以縮短與中國本土品牌之間的技術差距。

陸盛贇告訴記者,對於本土化而言,真正的難點並不是戰略的制定,而是戰略的執行,比如建立本地公司、本地供應鏈以及本地管理團隊。這些舉措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阻力和挑戰。其中的阻力包括,建設本地研發體系需要構建與中國市場高度耦合的產品決策機制;推進本地化管理團隊,則涉及跨文化溝通、權責重構等複雜問題。此外,來自總部的管控慣性可能也會與區域公司之間形成博弈,影響執行效率。

陸盛贇認為,豐田汽車當前所面臨的挑戰是一個多維度、系統性的問題,而非某一個單點的短板,電動化轉型、市場本地化、產業鏈重構都是豐田汽車需要面對的問題。豐田汽車目前所處的時間節點決定了它不能僅通過解決某一個單點問題就扭轉整個市場局面,它需要在經營、供應鏈、組織架構、產品等各個層面進行全方位的調整。

在楊繼剛看來,豐田汽車的出路是向科技公司進行轉型。「豐田汽車不應被『電動化』這個詞誤導,電動化只是汽車動力方式的轉變,豐田早就有電動化的技術積累,這不是問題的核心。真正難的是智能化,是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機系統等在內的科技進化。特斯拉在官網從來不說自己是汽車公司,而是能源與科技公司。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真正懂得豐田轉型的挑戰所在。」

記者觀察

豐田加速換擋尋找新平衡

對2025財年,豐田汽車作出了利潤大幅下滑的預期。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信號:高利潤護城河仍在,但水位已悄然下降。豐田汽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其戰略調整也因此進入縱深期。

首先是外部環境劇變。美國政府上調汽車進口關稅,「一哥」豐田汽車首當其衝。財報披露,僅2025財年前兩個月,關稅負擔就高達1800億日元。與此同時,日元貶值趨勢逆轉,影響出口利潤。更關鍵的是,中國市場正在重構。比亞迪、吉利廣汽埃安等本土品牌技術與性價比優勢日益明顯,豐田汽車在華利潤下滑已成既定事實。

面對挑戰,豐田汽車啟動了戰略縱深推進。其一,在北美推動「產地即銷售地」的本地化,構建抗關稅、抗匯率的第二戰線。其二,在中國推出「五個更中國」戰略,強化本地研發與供應鏈,以縮短新能源產品的開發周期。其三,在全球範圍繼續多路徑推進碳中和,不押注單一技術路線。

但戰略調整的難度也前所未有。豐田汽車雖在混動與成本控制上仍具優勢,但純電平台、智能駕駛和軟件架構上的短板正制約其增長空間。2025財年,豐田汽車能否在守住利潤的同時,完成新能源與智能化的突破,將決定其在新舊汽車時代的銜接能力。

進入2025年,豐田汽車不再處於「被挑戰者緩衝期」,而是走入「技術兌現窗口」。能否用具備本地競爭力的產品回應中國新能源崛起,能否以更具利潤率的商業模式對沖成本壓力,都是豐田汽車不得不作答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