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折奔馳電動車,迷惑了全世界

i3讓寶馬背上了「5折馬」的名聲,也順便把凱迪拉克救了。

因為在這之前,流傳的梗一般都是「七折豹八折虎,凱迪拉克五折五」,根本就沒有BBA什麼事。

但是當i3捅破這層窗戶紙之後,大家的所有默契,瞬間就都破功了。

這不,5折奔馳也來了。

當然,還是電動車來背鍋。

以2024款EQB 260為例,官方指導價35.20萬元,終端價格已經是17.60萬元,正好腰斬。

連掛着三叉星徽的奔馳,都淪落到了這一步,BBA在中國市場的境況究竟有多難熬,就不難想像了。

電車打5折,不影響油車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C200L運動版,奔馳給出的官方指導價是33.48萬元,現在銷售終端最低也只有20萬出頭了。

跟腰斬相比,C級差不多打了6折,也只是比電車好了那麼一點點而已。

這個價格如果拿到海外市場,會怎麼樣?

我估計海外的消費者都要瘋掉。

英國為例,奔馳C級起售價超過3.8萬英鎊,跟中國市場其實差不多,但根本不存在6折這種價格。

所以發生了什麼?

其實奔馳還是那個奔馳,比如在英國市場,奔馳還是那個價,你愛買不買。

中國,已經不是那個中國了。

奔馳當然還想賣33.48萬這個價,但競爭對手不同意。

比亞迪殺過來了,打的就是「顛覆合資」的口號。

魏曉麗也拍馬趕到,個個提着80米的大長刀,要拚命。

問界智界奇瑞吉利嵐圖更是殺氣騰騰,發誓要將BBA殺得片甲不留。

以智界S7為例,途靈底盤,ADS2.0(馬上要升3.0),盤古小藝,玄武車身,寧王最強電池,零重力座椅,華為 SOUND,大尺寸投影儀,隱私聲盾——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頂配才賣34.98萬!

如果把這些黑科技裝在一台奔馳車內,難道不得賣200萬?

所以這就是奔馳C級價格體系徹底崩掉的最大原因。

因為中國市場的這些競爭者,太強了。

而且還很便宜。

當奔馳的技術創新不足以支持其高昂售價時,5折或者6折,就是必然的。

這跟歐美地區不一樣。

這些區域市場基本已經是寡頭化了。

奔馳根本就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所以那裡的奔馳車,基本不會打折。

但在中國市場,奔馳在喪失了技術創新號召力之後,也喪失了市場號召力。

而且現在的中國消費者很聰明。

他們知道EQB 260隻是一個「油改電」的半吊子,所以不願意打開錢包。

對於奔馳來說,5折或者6折奔馳並不是痛苦的天花板,甚至還只是一個開始。

因為隨着競爭的深入,奔馳會越來越發現中國市場是一個淘汰弱者的競技場。

諷刺的是,跟20年前奔馳以引領者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不同,新一輪競爭中奔馳顯然被視為下一個淘汰對象。

不少人認為,以奔馳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就是下一個諾基亞

這非常殘酷。

但是考慮到中國人在過去十年中,已經在手機市場淘汰了多個世界級手機品牌,智能電動車市場複製同一進程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這對奔馳來說不是好事。

作為汽車發明者,其已經在全球最大市場布局了大量投資,並獲得了豐厚回報,但現在回報正在縮小,甚至可能成為負資產。

數據已經敲響了警鐘。

2023年,奔馳在中國賣出了76.5萬台新車,增長已經基本停滯。

到了今年Q1,銷量數據開始掉頭向下——銷售16.89萬輛,同比下降12%。

這種下降跟以前奔馳在華遭遇的所有挫折都不同。

前些年奔馳銷量放緩或者下滑,都是奔馳之外的其他客觀因素導致的,比如購買力下降,等等。奔馳本身並未遭遇任何挑戰。

但這次完全不同。

5折奔馳,6折奔馳傳到除中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地區,都是笑話。

也許過不了幾年,買梅賽德斯-奔馳也會變成一件很奇怪的事。

那是奔馳想要的嗎?

我不確定。

但事情正在發生。

我們都在見證油車的終結。而那正是奔馳開啟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