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李
3024417輛,這是比亞迪去年的全年累計銷量。
在一片質疑聲中,比亞迪還是超額完成了年初的300萬銷量目標,在短短數年之內,就憑藉著新能源汽車的浪潮成為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其獨到的眼光和卓越的實力確實值得佩服。
而關於今年的銷量目標,外界普遍預測會在450萬輛起步。在不少「吃瓜群眾」看來,以目前比亞迪的強勁增長勢頭,150萬輛的增量明顯低估了比亞迪的實力。但筆者並不這樣認為。
一方面,從市場增長情況來看,過去三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分別為13.4%、28%、35.7%,儘管新能源汽車仍是大勢所趨,但增速有所放緩。而且按照中汽協的預測,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50萬輛,同比增長20%。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比亞迪想要實現150萬輛甚至更高的增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於比亞迪而言,或許是時候放緩腳步,把注意力轉移到提升產品力上。從去年開始,比亞迪明顯加快了「衝擊高端」的節奏,騰勢、方程豹、仰望接連推出了新產品,但高端車不只是賣高價,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用戶口碑,在這方面,比亞迪仍然任重道遠。
因為當前比亞迪的銷量擔當秦、宋、元系列,以及海鷗、海豚,價格基本都在20萬以下,這就意味着比亞迪並不存在品牌溢價的能力,價格一旦超過25萬就難有起色,此前的比亞迪漢千山翠、騰勢n8都說明了這個問題。
與此同時,去年成為國內賣得最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同時,比亞迪的投訴量同樣一路飆升。根據車質網的數據,在最近一年的投訴榜單中,前十名比亞迪就佔了6個,旗下熱銷的宋plus、漢、唐、海豹、宋pro以及秦plus皆榜上有名。
尤其是投訴量居於前二的宋plus以及漢,兩者的投訴量分別達到了5140條和4026條,遠超排在第三名的豐田凱美瑞(2383條)。儘管這跟其高銷量有一定關係,但這仍然會讓人擔心,國產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市場口碑會因此逐漸崩塌。
或許很多人會拿之前長期霸榜的華晨寶馬說事,但作為一線豪華品牌,寶馬和比亞迪的品牌影響力完全不在一個維度。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前者賣得是「標」,但比亞迪賣得是「性價比」。而光想着快速搶佔市場,不顧消費者的感受,過多的投訴勢必會讓比亞迪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衝擊高端市場的節奏。
高端品牌之所以高端,其實跟其給消費者帶來的良好購車、用車體驗有着很大的關係,但比亞迪在這方面似乎做的並不夠好。從投訴的內容來看,拋開之前「常壓油箱」事件引起的投訴,其他大部分都跟價格變動、服務流程不完善、系統升級等有關。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前,幾乎每次比亞迪開啟ota升級時,都會有老車主反映自己的車型為什麼沒有,儼然成為了「棄子」版的存在。類似影響消費者購車和用車體驗的例子不在少數。
對於一個即將衝擊高端市場的品牌而言,賣最多的車,挨最多的投訴,這顯然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或許很難讓一些看重「體驗」的消費者接受並為其買單。
寫在最後:
在國內市場逐漸達到頂峰之後,接下來出海勢必會成為比亞迪乃至其他國產新能源車的重要選擇,作為國產車崛起的重要契機,如果不能做好口碑,或許又會「一朝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