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華為在手機圈的統治力嗎?
巔峰時「華為+榮耀」高中低端通吃,國內份額一度逼近50%。
到了2023年的汽車圈,華為本色未改。
問界新M7的熱度還沒散去,與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S7又接踵而至。
11月9日,華為在深圳舉辦智界S7預售發佈會,新車預售價為25.8-35.8萬元。
都是「界」字輩,都帶個「7」,都是「華為系」,這一次,智界S7能講點不一樣的故事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通過5個問題來聊聊!
1、這是一款什麼樣的車?
2、用「重新定義」如何講不一樣的故事?
3、誰是它的競爭對手?
4、它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5、智界S7之後,華為+奇瑞會發生什麼?
1、這是一款什麼樣的車?
智界S7為奇瑞與華為聯手打造,也是華為智選車模式首款轎車。
作為華為系車型中的一員,這款車受到了極為廣泛的關注。
智界S7定位於純電動中大型轎車,採用封閉式前臉和C型大燈,有着比較高的辨識度。
除此之外,新車還提供了普通版和運動套件版供用戶選擇,運動套件版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更強一些。
智界S7車身長度為4971mm,軸距則達到了2950mm,同時還提供了2.6平方米的大天幕,能夠隔絕大約99.9%的紫外線。
值得一提的是,智界S7採用的是華為智選車的全新設計理念,車身比例和車身曲線都恰到好處,可以做到空間最大化,運動、低趴的車身看上去也更流暢。
內飾方面,智界S7採用全觸控化設計,搭載12.3英寸液晶儀錶盤和大尺寸中控屏,同時還在副駕前方設置了可收放的化妝台,在零重力座椅的配合下,形成了一個專屬的「女王副駕」。
動力方面,智界S7搭載全新一代Drive ONE 800V碳化硅動力平台,四驅版總功率達到365kW,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3.3秒,它的智能油冷系統2.0可以支撐智界S7連續加速不衰減,百公里時速制動距離僅為33.5米。
除此之外,智界S7還支持華為「巨鯨」800V高壓平台,CLTC工況下續航可達800km以上,充電5分鐘可增加200km續航,充電15分鐘可增加400km續航。
發現了嗎?在智界S7這款車上,凡是能讓人覺得有吸引力的,幾乎都是來自華為的!
2、用「重新定義」如何講不一樣的故事?
智界S7預售價為25.8萬元起,在國內市場上,這個價格,得來點別人暫時做不了的東西,才能得到用戶認可。
我們不妨通過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聊聊。
首先,智界S7的大燈就有點不一樣,它屬於超廣角照明系統,前方5米的照明寬度從普通車型的25米提高到50米,「華為進村,全村人以為天亮了」,這個梗很快要登場了。
其次,智界S7的底盤也不一樣,它首次搭載華為「途靈智能底盤」,融合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HUAWEI 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HUAWEI xMotion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實現更好的操控穩定性和駕乘舒適性。
上一個拿出一整套智能底盤和車身控制系統的國產廠商是誰?
比亞迪!
這一次,業內技術實力最強的兩大廠商,有機會可以約一架了。
除此之外,智界S7是首個搭載鴻蒙4.0智能座艙的車型,比問界先吃到螃蟹。
鴻蒙座艙好在哪?用過的人都知道,鴻蒙4.0座艙不一樣的地方是,操作起來更流暢,隱私保護得更好,智慧語音助手小藝也接入了華為盤古大模型,可以聽懂「把車窗打開一條縫」或者「把天窗開一點」之類的模糊指令。
鴻蒙4.0有多流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可以用華為MagLink魔吸車載接口連接各種電子設備,在設備上可以調節座椅、空調、遮陽簾,可以在前排控制後排液晶屏,跟後排分享內容,而且設備掛上去之後就能直接連接。
能跟華為拼多屏互聯的,暫時還沒有出現。
相對來講,盤古大模型用在車上是有點大材小用了,它可是連颱風卡努的走向都能精準預測的。
相比之下,智界S7最讓人熟悉、最沒新意的居然是華為ADS 2.0高階智能駕駛輔助。
不過從短期來看,它還是沒有什麼像樣的競爭對手。
這幾天余承東與何小鵬的AEB之爭,最終以何小鵬主動認輸握手言和而告終,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
3、誰是它的競爭對手?
十幾年前余承東做智能手機的時候,曾經有這樣的名言:不把國內廠商當競爭對手。
但現在,全球最能打的新能源廠商基本都在中國,所以他還是要正視競爭對手的。
那麼,誰是智界S7的對手呢?
比較直接的對手,就是比亞迪漢EV。
這款車成名已久,性能得到了長期的市場檢驗,它沒有鴻蒙4.0智能座艙和ADS 2.0這樣的核心裝備,不過價格比較便宜。
除此之外,表現不錯的極氪001,即將登場的阿維塔12和吉利銀河E8,也會跟智界S7正面交鋒。
當然,還有那些低配高價的合資燃油車,但坦白講,它們其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被薅羊毛的對象。
4、它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從智界S7的發佈會上官方公布的信息開看,奇瑞對這次合作還是充滿誠意的,連車身設計也交給了華為,這也比較符合華為智選車業務的玩法。
那麼,智界S7這款車能達到什麼高度呢?
從問界M7的經驗來看,這款車似乎有着不錯的前景,它來自華為的軟硬件更多。
不過,智界S7是一款中大型轎車,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小,來自燃油車領域的競爭對手也比較強,畢竟20多萬的價格都能買到降價後的BBA了。
因此,月銷過萬,應該是智界S7第一個要完成的目標。
毫無疑問,在華為一系列的硬核技術的加持之後,它完全具備這個潛力,實現起來的難度應該不會太大。
5、智界S7之後,華為+奇瑞會發生什麼?
客觀來說,奇瑞的新能源搞了這麼多年,但還沒有哪一款車有智界S7的關注度。
然而對於每一款車而言,只有有了關注度,才可能有銷量,然後形成突破。
現在擺在奇瑞面前的難題是:下一步該怎麼走?
智界S7隻是奇瑞拿出部分資源與華為合作的結果,假如真的實現月銷過萬,奇瑞會不會拿出更多的資源呢?
如果拿出了,那它原來的那一套與新能源有關的動力系統、智能座艙、駕駛輔助系統該何去何從?
這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反觀華為,肯定還會繼續猛衝的,因為智界S7跟問界M7一樣,都只是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一個案例而已。
尤其是智界,一旦其成功,就意味着華為不僅可以幫問界起死回生,而且可以還可以復刻問界的成功。
在這次發佈會現場,華為的鴻蒙座艙、智能車輛控制系統、途靈智能底盤、全液冷超充、光場屏等全部托出,想想看,除了電池,還有華為不能造的嗎?
沒錯,裝載在華為基因里的,還是以鴻蒙智行為核心的萬物互聯,它以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鴻蒙車機操作系統為核心,其他鴻蒙應用生態為輔助,它不僅是汽車的系統,在未來,它還可以集合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辦公等場景的應用。
2023年只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華為年前可能不會有大動作了,所以,2024年可能才是華為汽車業務真正的爆發期,到時候誰是雜草,誰是華為要保護的莊稼,自見分曉。
結束語:
作為一個不造車的「圈外人」,華為僅僅通過問界新M7和智界S7這2款新車就把新能源汽車行業搞得天翻地覆,這說明,「嘴炮」永遠是低技術含量的競爭方式,真材實料才能帶來絕對的競爭力和統治力。於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我們需要的是概念炒作專家,還是真正的技術大咖,結論不是很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