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110萬輛!特斯拉怎麼了?


有些存在,終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里。


1

塵埃落定


根據《財經汽車》獲悉的數據,特斯拉進入中國以來,全部的銷量約為120萬輛。


而這次特斯拉準備召回約110.4萬輛電動汽車。


咋回事兒呢?


先別被數據唬住,所謂的召回,實際上是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推送新開發的功能。


電動汽車我們常常也叫做智能汽車,這次的召回,大致可以簡單理解為,特斯拉準備遠程操作一下,給系統打個補丁、升個級啥的,消費者無需到店即可完成升級。


聽起來好像挺唬人的,但其實就是準備把之前的「強制單踏板模式」給取消了


5月13日,特斯拉對召回事件回應稱,「簡單來說就是兩條:第一,把駕駛模式的選擇權給到消費者,車主可以決定『標準』使用能量制動回收,也可以像開傳統油車一樣開特斯拉;第二,如果油門(電門)當剎車踩,車輛會提醒你。」



關於單踏板模式,需要強調一下,「單踏板」不是只有一個踏板。


特斯拉和我們常識中的認知一樣,也有兩個踏板,一個剎車踏板一個加速踏板。但是特斯拉通過設定對加速踏板進行了一些調整,可以讓你踩下加速,抬起減速,也就是單踏板模式。


好處主要是抬起加速踏板進入滑行後,可以充分利用動能回收,延長電車續航;壞處就是如果在高速行駛過程中,面臨突髮狀況可能很難作出反應,容易有安全隱患。


更反人類的是,這玩意是強制的,特斯拉沒有關閉單踏板模式的選項,管你適不適應都得按照單踏板模式來,這次召回說白了就是,把是否採用單踏板模式的選擇權,歸還給消費者。


特斯拉之前一直嘴硬,怎麼就突然要召回了上百萬輛車呢?


從此次召回公告來看,似乎並不是特斯拉主動要召回,而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的介入下調整的。



國家市監總局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受調查影響,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計劃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推送新開發的功能,以降低因長時間深踩加速踏板導致速度過快引起的碰撞風險。」


無論「主動」與否,從結果上看,取消強制單踏板模式這件事,基本塵埃落定了。


2

「反人類設計」


過去關於單踏板的爭議主要在於,不符合多數人駕駛習慣,且沒有關閉選項。


從汽車誕生以來,人們基本已經習慣一腳油門一腳剎車,加速踩油門,減速踩剎車,出於對意外的防範,即使不減速也會把一隻腳放在剎車上,萬一前方突然跑出一隻小動物,或者其他什麼突發情況也能及時剎停避險。


對於老司機來說,舊有的模式可能已經在十幾二十年駕齡下形成肌肉記憶了,一時之間是很難扭轉的。


對於新手司機來說,一方面沒有進行過相關培訓,另一方面,新手司機有沒有接受新模式的必要性還兩說。


說白了就是你這項技術,配不配那麼多人為你特意去學習,顛覆整個行業習慣?


如果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過去的模式,突然強制該換駕車模式會不會引發安全問題?


事實證明,特斯拉採用的單踏板模式,還沒有那麼大的魔力。


但特斯拉此前卻一直堅持單踏板模式,其全球副總裁陶琳甚至還公開建議要「加強消費者教育」。



那為什麼偏要堅持單踏板模式呢?


從企業的角度,落點還是在成本上面。


單踏板模式帶來的最主要的裨益就是續航。


比如同等電量的情況下,其他電動汽車花50%可能就真的花了50%,特斯拉用單踏板模式可以實現動能回收,花50%可能還返還了10%。


當其他電動汽車為了提高續航能力,跟上游電池廠商討價還價尋求更高容量的電池時,特斯拉不動電池,直接強制單踏板模式回收動能,把成本和風險都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只管賣車就好了。


而單踏板模式甚至都不是特斯拉首創的,特斯拉只是將它「發揚光大」了。在特斯拉還沒啥名氣的時候,第一代寶馬i3、雪佛蘭Bolt、日產LEAF聆風等等都搭載了該功能。


但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單踏板模式的風險還是太大了,一些企業在採用後,又接連廢棄不用了



而類似的設計,特斯拉還有不少。


比如所謂的壓鑄一體化,實際上就是特斯拉簡化工藝減少成本的結果;但從消費者的角度,原本汽車損壞可能只需要換個零件,而在「壓鑄」工藝下,你只能整個都換了。


據《汽車公社》,特斯拉的「賽博卡車」,甚至試圖顛覆現有的汽車製造工藝,以鋼板彎曲加焊接的外骨骼,來徹底簡化製造工藝。


結果是,特斯拉成本降下來,車賣得更便宜了,但是東少一點西缺一點到最後,風險和隱形成本全都轉移給消費者了。


需要注意的是,產品始終是為人服務的,企業需要做的是滿足消費者的合理需求,而不是搞一堆「反人類設計」還說出「教育消費者」這種話,消費者不是什麼鍋都背,消費者更需要的尊重。


3

「代價」


這次召回升級,從產品的角度,受影響最大的或許就是續航能力了。


之前強制單踏板還能回收動能,取消強制後,放棄單踏板模式的消費者,在續航體驗上,或許將迎來一定的降幅。


太平洋汽車,數據顯示,在NADC算法下,特斯拉的強動能回收可以為車輛增加15%-25%的續航。


要麼提升電池容量,要麼提高電力的利用效率,特斯拉接下來的動作,或許還是要落到電池上去。



不過換個角度,順應消費者習慣,取消強制單踏板後,原本正在觀望特斯拉的消費者,可能消費意願也因此提高了。


特斯拉的一大優勢就是極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其目標群體基本在主流市場內,再加上較為強勢的品牌影響力,原本就戰果頗豐的特斯拉,在沒有了強制單踏板模式的爭議束縛後,或許又將有不少消費者將特斯拉納入考慮範圍。


而對於特斯拉來說,這場聲勢浩大的召回計劃,只是規模上的,遠程操控一下就能解決,總體來說,成本相對可控,對消費者日常用車的影響也不大。


就算是放到整個汽車行業,特斯拉的召回規模也不算稀奇,據《深燃》統計,今年4月,通用汽車在全球範圍召回超90萬輛汽車;2017年,大眾汽車在中國召回多款車型共計486萬輛;2010年,豐田也因質量問題召回超850萬輛汽車。


從某種層面上說,特斯拉反倒是藉機幫自己打了個廣告,一方面顯示出更為尊重消費者的形象,另一方面遠程操控感知上也比傳統油車有科技感。


看起來,好像誰都沒有受到太大負面影響,但真的是這樣嗎?


更為慘痛的代價,或許在那一條條關於特斯拉「剎車」事件的新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