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據我分析,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安全!

日前,中保研依據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2020 版規程發佈最新一批新車碰撞測試成績,此次一共發佈14款車型,其中電動車7款,燃油車7款。

從整體成績來看,電動車成績表現出色, ID.4、野馬、C11、ET5、驅逐艦07、極氪001以及理想L8都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個別車型有A柱承受極限差提前曲折的情況,但並沒有原則性錯誤,比如說碰撞起火、車內座艙成員損傷,這些此前燃油車上出現的問題,電動車反而守住了底線。

其實這一波碰撞測試車型基本上都沒有大的問題,從電動車角度出發,能夠守得住碰撞底線非常不容易。

中保研的低分成績項目依然給到了「維修經濟性」,驅逐艦07是這一批車型中維修代價最高的車型,A柱彎折之後的維修代價極高,同時零跑C11的車外行人保護欠缺,表現不夠出色。

燃油車這次的碰撞測試有一部分車型是不夠突出的,別克世紀和福特蒙迪歐兩款車的維修經濟性能最低,北汽魔方的車內乘員保護能力稍差、別克世紀的車外行人保護能力略顯不足。

2020版碰撞章程已經做了提升,比如說碰撞速度、碰撞車質量以及評分標準都有改動,再加上有國內比較嚴格的25%小角度碰撞測試,中保研成為了中國市場中嚴格程度較高、相對有權威性的碰撞機構。

電動車想要在測試環節獲得更好的成績難度比較大。

一方面,電動車自重較高,此次測試的車型自重都在兩噸以上,同樣速度動能更高,撞擊之後的衝擊力更大,需要更加堅固的白車身,絕大多數電動車都扛住了正面、小角度衝擊,非常難得。

另一方面,巨大的電池包會有自燃風險,碰撞之後的保護工作比較出色,解決了一些用戶的後顧之憂,並且碰撞之後車門正常開啟,沒有給後續的救援帶來問題。

這說明,電動車的設計要比想像中的成功,尤其是小尺寸、大質量的車身結構在碰撞時遇到的衝擊力,被優秀的白車身設計抵充,並且豐富的自動駕駛輔助保護了行人、多氣囊系統保護了乘員,且電池系統做到了自我保護,並沒有給後續帶來二次傷害問題。

優秀的碰撞測試成績建立在強大的設計團隊基礎上,車輛碰撞安全雖然重要,但中國企業幾十年的發展也培養出了強大的設計團隊,白車身的構建和用料的規劃,捨得下本在碰撞安全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所以,新能源的強大吃的是燃油車幾十年的紅利

從技術路線來看,電池+電機系統的組成要比燃油車更簡單,而且更難以傷到核心架構,電池包的位置處於地台正下方,而且電機位置相對處於中心位置,主流的電動車前後都是空置,設計出來前後備箱,更能設計出堅固的防護系統。

所以我們來看,電動車的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都不會有問題。

恰恰相反,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位置處於前方,既要考慮到空間,還要考慮到安全,更要考慮碰撞之後的發動機下沉、擠壓發動機艙問題,所以燃油車的正面、偏置碰撞其實更難。

電動車只要捨得下料,在做好電池安全的基礎上,碰撞測試都難不倒這些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