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給所長打招呼才可以上牌,藏着多少貓兒膩 | 新京報快評

武漢一中介人員稱,給貨車上牌需其「給所長打招呼才可以」。圖/央視新聞截圖

「你去問肯定不行呀,我要跟所長打招呼才可以。」這是武漢市一柴油大貨車上牌中介人員與國務院督查組人員的對話。

8月30日,央視公布了國務院大督查在湖北武漢督查發現的相關問題。報道顯示,有網友反映,武漢市中重型柴油大貨車上牌通過正規渠道極其困難,但旁邊的中介卻異常猖獗,聲稱不找他們就無法辦理。

督查組人員來到車管所辦事大廳,稱自己有12輛貨車需要上牌,工作人員以每天只能辦理三輛中重型貨車的上牌業務為由回絕。但當督查組人員與中介人員到一名正在檢測線上驗車的車管所工作人員面前時,工作人員卻聲稱「下午應該差不多」。

有沒有中介跟隨,車管所方面前後態度反差竟然如此之大,着實令人疑惑:涉事車管所相關工作人員與中介機構究竟存在什麼貓兒膩?誠如不少人所質疑的那樣,中介的這聲「招呼」背後,車管所相關人員是否存在濫用職權,並以此獲取特殊利益,才給了中介猖獗的底氣?

中重型柴油大貨車上牌事關民生,容不得任何貓膩的存在。按理說,只要貨車符合安檢、環保等國家法定的標準,那車輛管理部門在大貨車上牌等事宜上就不能有絲毫的推託。而當工作人員說出「一天只能辦理三輛中重型貨車上牌業務」這種荒唐之言時,其操作顯然也是違規的。

這方面,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交管部門相關人員故意刁難,拖延辦理機動車牌證的,要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與此同時,相關公職人員如果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某地高速公路上,大貨車正在行駛。圖/新華社

當然,更要追問的是,這起案例背後有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利益鏈條。就報道的內容來看,從「窗口工作人員回絕」到「中介介入」,再到「工作人員稱下午應該差不多」,一系列事情的發生似乎都在一個完整的「閉環」之中。那麼,這個看起來若隱若現的「閉環」後面有沒有職務腐敗行為?如果有,又涉及多少公職人員?這些問題需要當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

現實去看,給大貨車上牌這種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卻事關一個個家庭的生計。很多時候,他們日常生活品質的高低,就取決於這輛車能不能「上路」。因為很多貨車司機都是貸款買車,如果可以早一天讓車輛上路,那就能多掙點運費,早一天還清購車貸款。

因此,對於這些事關民生的「小事」絕不能拖延。此事中,很多人質疑的是,中介的能量竟如此之大,那在平日里又「禍害」過多少「卡友」?這些事情都需要當地有關部門依法徹查。

目前,當地表示,全面接受督查發現的問題,將聯合行業主管部門進行綜合整治。對此,輿論保持高度期待。而當地也不妨藉此次機會對當地車管系統來一次全面大體檢,把其中可能存在的腐敗「刮乾淨」。唯有如此,才能讓「卡友」能夠在照顧好自己「小家」的同時,也能安心做好物流運輸工作,為暢通物流保民生工作出一份力。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馬小龍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