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之下,全球各國都針對車企推出了不同程度的限排令。如果車企不能如期達到減排目標,將會在經濟和行政方面受到重罰。與此同時,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逐步推出自己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2017年9月,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已經啟動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
2018年,我國國內也出現第一個推出「禁燃」計劃的城市——海南。海南計劃將在2025年前後,適時啟動燃油汽車進島管控時間表;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成為國內首個禁售燃油車的省市。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曾表示,今後1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將並舉發展,汽車產業實現全面電驅動化轉型,到2035年實現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各佔一半。
也就是在上個月,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在此之前,已有多國制定禁售燃油汽車計劃。荷蘭、挪威要求從2025年開始禁止銷售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德國通過2030年後禁售傳統內燃機汽車的提案;印度計劃在2030年禁售燃油汽車;法國和英國則將時間節點鎖定在204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頒佈的政府法令中規定2030年後禁售燃油公交車輛。
既然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逐步推出自己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給傳統車企們劃定了最後的轉型時限。也就是說汽車電動化的大勢不可逆,與其被動等禁售,不如主動停售,也許還能抓住風口機會,為自己搶得一張新船票。於是,傳統車企開始陸續發佈自己的燃油車停售計劃。
(1)本田2022年在歐停售燃油車,僅銷售混動/純電
在12月4日下午,本田的高級副總裁IanHowells表示:本田計劃於2022年在歐洲地區停售傳統燃油車,而未來銷售車型將全部以混動和純電為主。由於本田在2020年的平均排放水平已經過高,因此本田必須出售符合歐盟排放標準的車型。而此次宣布停售燃油車,除了與歐洲排放法規有關外,或還與日本計划到2030年中期或將禁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而銷售新車將全部轉變為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型的相關政策有關。
(2)賓利2026年停售燃油車,百萬豪車也要電動化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豪華品牌賓利近日宣布了最新的電動化戰略:到2023年,賓利將為每個車型系列中都將提供混合動力版本車;到2025年,賓利將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2026年時,賓利陣容中將只包含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而到2030年,賓利將完全實現電動化。
(3)新基建之後,國產汽車電動化大幕全面拉開
2020年3月,我國將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樁納入「新基建」範疇,在政府的主導下,各大國產自主品牌電動化進程紛紛跟上。北汽計劃今年將在北京地區全面停售燃油汽車,2025年在全國全面停售燃油車;長安汽車也計划到2025年全面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車;吉利推出「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海馬汽車也表示在2025年後全面淘汰燃油車。
然而,新能源電動汽車要想徹底顛覆存在長達100多年的燃油車帝國,必然困難重重,各項政策的決定必須慎之又慎。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蔡澈表示,全面禁售傳統燃油車有欠妥當,選擇怎樣的產品應該由消費者說了算。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認為,中國政府在禁止燃油車銷售這個問題上必須憤之又慎,要按照科學及市場規律,不要盲目跟進。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所有人都希望新能源能夠儘快代替燃油車,但是在純電動汽車技術沒有革命性突破的背景,全面禁售燃油車看起來還不太可能。」
儘管新能源車市場增幅呈幾何級增加,市場快速升溫,但新能源車銷量遠不能與傳統能源車型比肩,目前全電動汽車僅佔據小於10%的總銷售額,二者相差很大,這種局面短期之內難以改變。
預計今後20~30年內,全球汽車市場將以電氣化技術為核心,電機驅動與內燃機優勢互補,內燃機作為汽車動力將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存在。各國汽車相關廠商務必未雨綢繆,需從能源、基礎設施、電動化、信息化、產業鏈轉型、員工轉崗、政府監管和法律法規等方面去做準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可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