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區間21.99-33.99萬 昊鉑Hyper GT將於7月初正式上市

2023年06月22日16:12:02 汽車 1987

近日,從官方渠道獲悉,昊鉑 Hyper GT 將在 7 月初迎來正式上市,新車在 2023 上海車展上開啟預售,預售區間 21.99-33.99 萬,共推出 5 款車型配置。

預售區間21.99-33.99萬 昊鉑Hyper GT將於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回顧外觀,Hyper GT採用的是封閉式前臉並搭載了可閉合的主動式進氣格柵。 燈組造型設計上, Hyper GT 採用 LED 大燈,該大燈被稱為「天際星流車燈」,支持自定義編程,未來可能會有類似的燈光秀。

預售區間21.99-33.99萬 昊鉑Hyper GT將於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側面造型方面, Hyper GT 整個車身側面造型看起來並不是非常犀利的設計,直到 C 柱後方才有一條比較犀利的線條。車身尺寸方面, Hyper GT 長寬高分別為 4880*1885*1455mm ,軸距為 2910mm。

預售區間21.99-33.99萬 昊鉑Hyper GT將於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尾部造型方面, Hyper GT 並未搭載一體式尾燈,而是採用了常規尾燈,不過燈組內部造型採用了類似「寶石」的排列組合。

預售區間21.99-33.99萬 昊鉑Hyper GT將於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在內飾造型設計上, Hyper GT 延續了「中控一塊橫置大屏」為主的設計,整體造型是比較簡約的一種風格,方向盤也採用了「上平下平」的設計。

預售區間21.99-33.99萬 昊鉑Hyper GT將於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動力方面,Hyper GT 全系僅提供後驅版本,搭載峰值功率 250kW,峰值扭矩 434N·m 的驅動電機,0-100km/h 加速時間為 4.9s。

續航里程方面,新車搭載 59.9、70.1 以及 80.1kWh 三套電池組,對應 CLTC 工況 560km、600km 以及 710km 純電續航里程。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合資車企40年 丨大眾的退和奔馳的進 - 天天要聞

合資車企40年 丨大眾的退和奔馳的進

六月是上半年最後的「關口」,汽車圈的大事有很多。互聯網的記憶只有7天,所以小米YU7狂歡時,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發生在六月的兩個關鍵變化。 月初,一汽-大眾宣布完成了大眾品牌營銷體系變革。在重構的營銷核心職能部門中,公關部得到強化,由原來的一個公關小組升格為市場二級部門公關部。月底,北京奔馳新成立了新部門「...
6月乘用車出口TOP10:海鷗同比大漲421%排第二,吉利三款車型上榜 - 天天要聞

6月乘用車出口TOP10:海鷗同比大漲421%排第二,吉利三款車型上榜

隨着國內車市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一眾車企紛紛把目光瞄準了海外市場,這其中尤為比亞迪表現的最為積極,算上前不久正式啟用的巴西工廠,這家新能源汽車巨頭在海外已經建立了5家工廠,此外,作為早期出海車企的代表,奇瑞汽車在剛剛結束的6月份出口了新車超
「蕪湖邁巴赫」風雲A9L該怎麼選?尊貴版性價比最高! - 天天要聞

「蕪湖邁巴赫」風雲A9L該怎麼選?尊貴版性價比最高!

就在昨晚,被稱為「蕪湖邁巴赫」的奇瑞風雲A9L上市了,指導價14.99-20.79萬元,限時超級置換搶購價為13.99-19.79萬元,相比預售階段,不僅價格下調,配置上也進行了補足,那麼正式上市後它的產品力究竟如何?哪個車型性價比最高呢?
比亞迪之後,華為也來了,大家都開始做旅行車了 - 天天要聞

比亞迪之後,華為也來了,大家都開始做旅行車了

7月8日,在享界品牌舉辦的「享界用戶星享之夜」活動上,除了發佈了享界的新車標,余承東還劇透了享界品牌的新車規劃:享界品牌的第二款車型定位為旅行車,計劃於今年秋季上市。享界也成為了又一家將推出旅行車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上個星期比亞迪剛發佈完海豹06旅行車,加上此前蔚來的ET5T,中國車企在新能源的賦能下,開始對...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 - 天天要聞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

2025年買車看智駕,智駕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根據國際通用的分級標準,智駕可分為L1-L5五個級別,其中L4可簡單理解為在特定條件下,駕駛員可「脫手脫眼脫腦」,事故責任由車企承擔。現階段,智能駕駛普遍存在責任劃分界限模糊的問題,車企不會承諾對智駕過程完全負責,更多情況是消費者承擔智駕帶來的風險...
合資銷量回暖,東風本田做對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合資銷量回暖,東風本田做對了什麼?

「合資品牌就必走下坡路嗎?」在轉型的當下,這樣的觀點似乎在很多人心中成為了合資品牌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經歷了2024年全年的落寞,不管是銷量的下滑,還是經銷商的退網,似乎都在印證這一觀點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