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在國內掀起「價格戰」的特斯拉,可能要為自己的衝動買單了。因為,隨着更多品牌加入降價隊伍後,原本以降價獲得競爭優勢的Model Y、Model 3沒有想到隨之而來的春節假期淡化了降價效果,銷量上沒有明顯提升。
緊接着,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相繼降價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銷量第一的比亞迪也推出了售價10萬元以內起的插混車型。同時,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可小覷的廣汽豐田,也宣布旗下bZ4X「廠家直降3萬元限時購」。
比亞迪與廣汽豐田降價了
2月10日,比亞迪正式推出秦PLUS DM-i 2023冠軍版,五款車型售價9.98萬元至14.58萬元。其中,55KM的領先型價格進入10萬元以內。
2月9日,廣汽豐田宣布旗下bZ4X「廠家直降3萬元限時購」。優惠之後,這款純電中型SUV全系產品配置不變,起步價僅需16.98萬元起。
雖然比亞迪沒有直接官降,但從推出秦PLUS DM-i 2023冠軍版策略來看,這種變相降價或許將成為廠家價格切換的一種方式。只要隨後再推出幾款改款車型,就可以平穩地完成價格調整了。
不得不說,在「價格戰」進行到關鍵時刻,隨着比亞迪與廣汽豐田加入,無疑讓新能源汽車市場變得更加複雜起來。
首先,削弱了特斯拉大幅度降價帶來的市場效果。隨着價格戰的深入以及降價車企增加,目前Model Y、Model 3前期形成的價格堡壘再次被攻陷,與同級車型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其次,合資新能源車加入降價,讓消費者多了更多選擇。作為廣汽豐田首款e-TNGA純電中型SUV,bZ4X降低了主流純電中型SUV的入手門檻。對於注重品牌的用戶來看,bZ4X自然將成為不錯的選擇。
降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先不深究特斯拉在國內大幅度降價的原因,單是降價後在今年1月份的國內市場沒有明顯的銷量提升,就足以說明特斯拉降價有點遺憾。同時也說明僅靠降價,改變不了它在中國市場的頹勢。
據乘聯會最新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月,Model 3銷量12659輛,同比323.7%,Model Y銷量14184輛,同比-13.3%。Model Y降價後激發的利好效應,卻抵擋不了春節假期對市場的影響。今年1月份沒有等來市場銷量的暴增,接下來的特斯拉還有機會嗎?
再看Model 3,雖然表面上今年1月份銷量增幅較大,但這種變化是基於去年同期該車月銷不足3000輛的基礎上,因此不足為奇。
相對於比亞迪秦、漢今年1月月銷14185輛、11718輛量以及去年同期的驚人銷量,可以猜測Model 3在1月份的表現可能是曇花一現。當同級競品紛紛加入降價大軍後,失去價格優勢的Model 3,已經失去了極佳翻盤機會。
目前來看,特斯拉在沒有全新產品的助攻下,想通過降價扭轉銷量下滑趨勢,看起來有點吃力。如今擺在特斯拉面前應該是兩種選擇:一是想要保持銷量,那麼接下來還是持續降價,直到降不動為止。
其二就推新品,構建全新價格體系。比如網傳已久的售價在17萬元左右的Model Q。該車推出後對特斯拉整體產品力的提升,肯定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神仙打架看客遭殃
在《車壹圈》看來,隨着更多車企加入降價的隊列中,影響的不僅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變化,同時伴隨着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價格差距的縮小,將會吸引更多消費人群。因此,此輪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產生的蝴蝶效應,將深刻影響到整個汽車行業的走向。
原本在價格上,傳統燃油車與同級新能源車型尚存一些差異,可供市場選擇的機會也多。但現在隨着新能源車型售價持續走低,這種差異在縮小。
此輪「價格戰」後,有些新能源車型與同級燃油車相比,價格優勢更加凸顯。比如秦PLUS DM-i 2023冠軍版起售價9.98萬元,與同級燃油車在價格上形成交合。再如bZ4X起步價僅16.98萬元起,已經低於自家同級別的燃油車。如此窘迫之下,燃油車又將賣給誰呢?
《車壹圈》觀點:相比今年的市場現狀,只能說此前一直所說的行業洗牌又遭遇了升級版。但這次巨變只是針對燃油車產業而言,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道路雖然曲折但前途光明。
從今年新能源市場局勢來看,競爭異常慘烈。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轉,價格戰不僅加速新能源車企的你死我活,同時互相殺價帶動低價新能源車的新走勢,對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光回到燃油車,在經歷城市限行、限牌以及燃油價格持續漲價後,命運多舛但依然能夠堅挺的燃油車,這次遭遇到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的衝擊,真有點禍不單行的意思。不知道,這場降價風會持續多久,是否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