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現在已超過30歲的小夥伴而言,每當提到「國產汽車」時,心裏總覺得怪怪的。咱們舉一個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場景,比如幾年前之前,當身邊有人和你說他現在手裡有10W或20W預算,應該去買什麼車更好的問題時,90%以上人的回答都是合資汽車品牌。但如果把同樣的問題拿到今天,尤其是擺在一些比較務實的年輕人的面前,相信會有超過80%的人會直接或間接性的推薦國產汽車品牌。至於為什麼?這裏面的說道可多着去了。
有人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歸功於國產汽車憑藉新能源汽車趨勢的迅速崛起,雖然有一些因素在裏面,但並不絕對。如果你真的了解汽車,或者去深度了解過國產汽車這幾年的產品,你就知道,包括整車內外的做工用料、外觀設計,還有大家最為在意的智能化等方面,如今的國產汽車在同價位產品中都有着絕對優勢。什麼是「優勢」?就是當你開着國產某20W的汽車時,你所體會到的可能將是合資品牌50W級別車型才有的一些東西,這就是優勢。
如果你還是不信的話,沒事可以到馬路邊上去看看,如今馬路上跑的國產車是不是越來越多了?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我上面所說的那些原因所導致的結果,而是在產品能力、品牌效應,市場銷量,以及各方面的努力所達到的綜合效應,更多是所有人內心對於國產汽車的注意。不僅如此,這樣的影響力還在向海外市場延伸。
我們單拿出來比亞迪一個汽車品牌為例,在此前官方所公布的一份數據內容中顯示,僅在今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型的海外業績就已達到了4026輛,而在之後的8月和9月,該數據更是達到了5092輛、7736輛。另外,包括長城、吉利、長安在內等眾多國產汽車品牌都在以飛快的速度向上挺進。
不要總是把老思想當作是萬年不變的硬道理拿來說事,親眼所見的事實才是真相。
(部分素材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