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一個開理想one的朋友一起去露營,從重慶出發開車去一個140公里遠的山上,在山中住了一夜後,我開的純電車在露營模式下掉了10%的電量,從65%掉到了55%,而他開的車剛好把電量耗盡。在第二天返程中,他只能用他那擁有55L容量的油箱來發電,在電量耗盡前增程器就啟動,而載滿露營裝備和兩位乘客的車,最終花費了130塊錢的油費回到了市區。中途我還三次停在國道邊等他,明顯感覺到了用油發電去驅動車的時候有些笨重,像只慢吞吞的大熊。
這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一個問題:純電和增程,到底誰更省錢。因為之前在買車的時候,因為電池造價的原因,我一直是認為純電車相對來講是更貴的。但這次經歷之後,我突然發現,除去車價,在實際的用車成本上,純電車其實要遠遠低於增程式。
這一點在今年油價暴漲之後,感受尤為明顯。還是我朋友的那台理想one,在虧電模式下,它的增程器百公里油耗9升左右,這也代表着電量耗盡後,一公里差不多得一塊錢!純電每公里才3毛不到好嗎~而且網傳他這款增程器10w公里就得大修,這個後期維修的成本,肯定也是低不了的。
我這麼跟朋友算,他還挺不服氣的說增程式其實也可以充電跑。OK,那按照理想one公布的40.5度跑180公里計算,百公里電耗就是22.5度,這個甚至比早期最費電的蔚來ES8還要高10%以上(雙交流異步電機+雙倍馬力+更大重量)。所以說,即使從用電這個角度來說,理想one做得也僅僅比傳統並聯式的插電混動要好一些。至於才上市的L9,官方公布的是44.5度電續航215公里,以及L8公布的40.9度跑168公里,都不算是優秀,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是需要頻繁充電或者藉助燒油來驅動車輛的。
還有個數據,前段時間上市的長安深藍SL03車型,同時推出了增程版和純電版,並且基於一款車做了一次詳細的養車成本解析,最終得出純電版600元/月,增程版800元/月。所以增程只是看起來便宜,實際使用起來更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深藍SL03的增程器僅需要加92號汽油,並且百公里油耗是4.5L,這個數據在增程里已經是很優秀的了。
上面說的還都是看的見的賬,至於增程器這種多年前的技術產物還能存在多久,後期的維修方不方便,都算是一種隱形的成本。綜合算下來,其實當你決定買新能源車的時候,就應該要知道一個道理,買純電是看起來貴一點,後期用車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買增程就相反,裸車價可能便宜個一兩萬,但真到用車的時候,加油、維修、停產都是隱性成本,而且會隨着使用時間越來越貴。所以選純電還是選增程,大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理性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