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空,便決定自駕往客家、潮汕地區遊玩。
座駕是我的帕傑羅,霸氣的外觀是我的菜。輪胎是固鉑AT3,因為我很喜歡跑山,所以提車後沒多久就給換了專業越野胎固鉑AT3。強烈推薦這款固鉑AT3,不僅駕馭得了城市道路也hold得住多變的山路。
下雨天市區開的時候,着實給力。擁堵的路段,有時候跟車緊,前方突然停下來,我猛踩剎車,車很快就停下,剎車距離比之前短了很多,反應相當靈敏。高速過雨天濕滑路面也很穩,不會打滑。
還有就是良心用料,輪胎看着就很厚實。跑山的時候經常要經過碎石路,但是每次都能輕鬆通過,最重要的是胎面幾乎完好無損!之前原胎跑這種路段,就爆過兩次胎。但固鉑AT3真的皮實,完全拿捏住碎石路,不愧是全地形輪胎,真牛!
我們早上8點從珠海出發,中午一點就到了,在梅州圍龍屋星園酒家吃的午飯。
這家餐廳在一棟圍屋裡,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原本的房間都變成了餐廳。這也是我之所以選這裡的原因。
菜的盤子挺好看,扣肉用一個鼓一樣的盤子裝着,鹽焗雞裝在土樓形狀的碗里,看起來很有趣。
這套房子算是三間三進,但客家圍屋不按「間」「進」計算。這張照片是圍屋正門,正門對着的是一個水塘。
圍屋後面是一圈小房子,這裡都被用作廚房了。我曾以為最後面的地方會是最尊貴長者的房間,原來被認定為雜物房。
從二樓俯看正廳大廳。
方言挺有意思,旁邊防盜門的內容對照着大門看了半天還是不明白。
主屋正對後排圍屋的石坎上掛着神位。不知道「五方龍」是什麼神,這個神是第一次見到,可能是本地信仰。不過珠海有在門檐上貼紅紙的習俗,這裡卻貼在台階下面,與珠海的習俗不同。
客家博物館,博物館不算大,展品也不多,但布置的內容確實上心,幾個展館從頭到尾連接,而不是展品布置好就行,是挺現代化的博物館。
圍屋模型,這裡是三層圍屋結構。
內容很震撼,18歲女孩和3歲男孩結婚。(不得不說,英文翻譯很地道,不是機翻)
盲猜Hakka是「客家」的客家話發音。
在博物館周邊有幾畝地的桂花林,有小橋流水,還有一些建築,其中在博物館進門處有一棟先勤樓。
黃遵憲是清朝的外交家,清末時期歷任駐日參贊官、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等職務。是梅州本地人,有一個書房「人境廬」。
人境廬的布置很奇怪,不是常規幾開幾進的格局,是完全亂七八糟的格局,把自己的房子建成這樣讓人感覺很奇怪。可能是客家文化和日美文化融合的產物吧,可惜沒有把平面圖拍下來。
由於行程緊,我們去了潮汕後就返程了。
逛了汕頭小公園,和廈門同款騎樓。
還吃很多當地的小吃,味道很贊。下次有機會,還要來潮汕玩,感覺這次行程玩的不夠盡興,還想去南澳看看。